學達書庫 > 張揚 > 第二次握手 | 上頁 下頁
九九


  §第四十一章 「一千個太陽」

  騎兵在美國是個早就淘汰了的兵種,至今番號不變的「第一騎兵師」連一匹馬都沒有。但這個古老兵種在今天的阿拉摩斯重新派上了用場。試驗場內外廣袤的沙漠荒原上坑坑窪窪,沒有道路,車輛不能行駛,於是士兵們英姿颯爽地騎著高頭駿馬巡邏。沒有發現任何敵情,只看見在距「零區」兩三英里外有一群羚羊。

  另一種最好的巡邏兵是飛機,地面上的一切盡收眼底,甚至能看見地平線上的閃電並向基地報告——這情報使指揮官和科學家們大為擔憂。因為這說明潛藏著雷雨,試驗不能進行……七月十六日清晨五點,守衛在鋼塔腳下的四名士兵和爆炸化學家基斯蒂科夫分乘三輛吉普車最後撤離——此前進行過的一次一百噸當量「假原子彈」演習中,惟一的一輛吉普車卻忽然壞了,弄得大家手忙腳亂。這次為了保險,派了三輛。據測算,即使三輛車中的兩輛壞了,剩下一輛也足夠五個人用;退一萬步講,即使三輛車全壞了,三十分鐘時間足夠他們跑出幾英里,那裡可以算作安全地帶了。他們撤離前開亮了十幾盞大燈,從四面八方照耀著鋼塔,給觀測機做標誌,也使「一線」的指揮官和科學家們可以從望遠鏡中看到它。

  清晨五點之後,天空轉晴。即使不轉晴,試驗也將不再由天氣決定而是遵循總統決定,而總統的決定大家都已經明白。一顆巨大的「胖子」即鈈爆炸裝置緩緩升上那座一百英尺高的鋼塔頂端。許多高音喇叭分佈在「一線」和「二線」,多數時間裡它們在播送舞曲或進行曲;但播音不時中斷,報告最後階段準備工作的進行情況。阿拉摩斯博士太多,連播音員都是一位年輕的博士。他那歷來渾厚的男中音變得像汽笛般尖厲而嘶啞,在沙漠荒原上空回蕩:「現在距試爆還有二十分鐘!」然後每分鐘報一次,「十九分鐘」,「十五分鐘」,「十分鐘」……

  「二線」的幾百位科學家開始往臉上塗抹油膏,以防熾烈的光線灼傷皮膚;還開始準備黑色防護鏡,因為直視爆炸可能導致失明……

  「一線」人數少得多。奧姆霍斯博士等二十一位主要科學家和將軍們聚集在主控室一張大平臺旁。控制屏上排列著幾百個儀錶,無數指示針在不停地跳動,無數紅色或藍色的曲線在忽高忽低地延伸,無數或大或小的各色燈盞在閃爍明滅。奧姆扭動一個旋鈕,開啟了自動計時器。卡蒙博士緊盯住一排燈盞,一旦控制系統發生故障,這套報警器便會發出信號,以便及時採取措施。更多的人守候著潛望鏡和其他觀測設備上,企圖在爆炸時先睹為快……

  「親愛的鄰居,」說話的是卡內基理工學院院長科林斯·布朗,他由於緊張而有點氣喘,「聽說兩萬噸當量是你的得數?」

  「是的。」丁潔瓊答道。

  「萬一你把小數點算錯了兩位……」

  「二百噸?」女科學家說,「有一位同行就是這麼算的。」

  「不,我說的是往右兩位——」布朗拖長聲調。

  「二百萬噸——那又會怎樣呢?」

  「卡內基理工學院就得換一位院長!」

  大概是為了讓繃緊的神經放鬆一點吧,奧姆轉過臉來問:「瓊,你知道這『倒計時』的來歷嗎?」

  「這還有個來歷?」瓊好奇地望著博士,「真的,我從來不知道,連想都沒想過。」

  奧姆侃侃而談。

  二十世紀初美國萊特兄弟發明飛機。一九二六年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奧本市發射成功。一九二七年德國成立「太空旅行協會」,出版了《宇宙航行》雜誌,創刊號封面上畫著一艘宇宙飛船,印著「一個半小時繞地球一周」字樣,聳人聽聞而又新鮮刺激。德國烏髮電影公司抓住時機,拍了一部科幻片《月球少女》。導演朗格在火箭發射場面中採用了「倒計時」程序:「……四,三,二,——一點火!」

  「是從電影片裡學來的?」瓊簡直不相信。

  「是的,這是科學家向藝術家學習的範例。火箭專家們認為,電影中這個設計是正確的,『倒計時』很科學,符合心理學原則。它簡單明瞭,清楚準確,促使人們聚精會神,總是想著準備時間即將完畢,發射即將到來……」奧姆侃侃而談,眼睛卻一直沒有離開自動計時器。說到這裡,他提醒道,「輪到你了,瓊!」計時器指著五點二十七分。最後三分鐘由丁潔瓊掌握。所謂「拿握」就是目不轉睛地盯著控制屏,下達相關指令,在第一時間發現任何異常動靜並採取相應措施……

  女科學家的第一道指令發給播音員:「從現在起每十秒鐘報時一次!」

  年輕博士的嗓音仍然像汽笛般尖厲而撕啞,在沙漠荒原上傳得很遠很遠。

  「兩分五十秒」,「兩分四十秒」,「兩分三十秒」……

  二十雙焦慮的目光聚焦在丁潔瓊秀美而冷峻的面龐上,沒有任何人吭一聲。最後的兩三分鐘簡直沒有盡頭。每個人陷入沉思。除了能聽見絲絲呼吸外,簡直還能聽見人們的心跳。

  丁潔瓊神態從容,胸脯高高的,仰靠在高背轉椅中,用專注的目光掃描著控制板上無數的顯示燈和刻度盤。隨著「叮噹」一聲,自動計時器像鬧鐘那樣響了一下,時針指向五點二十九分十五秒……

  丁潔瓊向播音員下達第二道指令:「從現在起,按秒報時!」她隨即扳動主控開關。由此刻起,自動引爆系統進入「倒計時」。精密的電子儀器開始按微秒時序運轉,第二級和第三級鏈式傳動器啟動……

  「四十四,四十三,四十二,」年輕博士不緊不慢地大聲報時,無數高音喇叭中傳出的聲音像滾過大地的雷鳴,「四十一,四十……」費米突然大聲說:「也許不會爆炸了,那就證明我們全錯了!」

  佩裡狠狠瞪費米一眼,真想罵一句「胡說八道」,但總算忍住了。

  「會成功的,」基斯蒂科夫沖費米使勁搖頭,「因為是我的發明!」

  基斯蒂科夫出身「白俄」。他是哈佛大學教授,著名化學家,「內爆式」原理和結構的發明人。從鋼塔下撤離後,他風塵僕僕,剛趕回來。

  「十,九,八……」高音喇叭仍在吼叫。它確實符合「心理學原則」,簡單明瞭,清楚準確,促使人們聚精會神,等等;但並不像奧姆剛才說的那麼簡單。

  「布朗想著試驗『太成功』了,卡內基學院將換一位院長,」佩裡對瓊說——當然是事後說的,「我則想著試驗若是不成功我就得脫下軍裝,然後開始應付國會沒完沒了的糾纏——幾十億美元哪去了?他們不會放過我的。」

  「七,六,五……」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