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葉廣芩 > 對你大爺有意見 | 上頁 下頁 | |
四 | |
|
|
真難為了那位傳呼小姐。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是這個朱成傑,畢業後沒寫過一篇小說,沒寫過一行詩,現在成了野竹坪鄉黨委書記,敦實為腦滿腸肥替代,憨厚中揉進了世故圓滑,我再見他幾乎是認不出了,小師弟將軍肚挺著,毛嗶嘰披著,桑塔納坐著,官腔打著,正經得不苟言笑。我到野竹坪來掛職,兩人竟在這野山窪相遇,這是誰也沒想到的,分別十年,畢竟是他的師姐,甭管當官還是為文,同窗的友誼牢不可破。在野竹坪,大概也只有我能和他平起平坐,海闊天空地聊天,只有我不唯唯諾諾地喊他「朱書記」,不怕他那張永遠不笑的官樣大臉。朱成傑對我有諸多的關照,辦公室的位置是最好的,用車隨叫隨到,配給了照料生活的女幹事,大食堂給單開了小灶。 最直接的是給我時常傳授基層的為官之道,比如說話看場合,辦事得花錢,報喜別報憂,個人風頭出不得,前任的事別管,少說話多請示,棘手的事就拖,拿不准的事集體拍板,吃喝不犯法,車子是身價等等。這對我都是空白,我堅定地相信,再回到原單位,我一定不是原先的我了,保准是老練的油條,會耍手腕的政客,讓我那些文化姐妹兒們大跌眼鏡! ……還能怎麼著呢,作為小兄弟,朱成傑夠仗義的了。 我拿著相機正要出門,門簾一掀,進來個女的。問她找誰,她說,就找您,葉書記。 我說我要出去,她說她耽擱不了我多長時間,說著將手裡的塑料兜擱在桌上,兜裡嘀哩哐啷一陣響,像是個收酒瓶子的。我問她有什麼事,她說給我送禮來了,說完了朝我笑笑,兩顆亮晶晶的虎牙一齜,模樣很俏皮。 如此的直言不諱讓我立刻刮目相看了,就跟當年小壞蛋朱成傑一樣,非常的坦誠直率,這比那些遮遮掩掩,假模假式的「正人君子」強。我不知道這個女子為什麼來送禮,非親非故,陌生如是,讓人想不明白。我說幹部們有規矩,不接受任何禮品,黨內的民主生活會要經常檢查這方面的內容。女子說如果她帶來的東西也算是行賄的話,那世間就沒有人情了。說著將兜裡的東西一個個掏出來,果然是玻璃瓶子,瓶子裡的內容眉目不清,擠擠壓壓填得很瓷實。 看我關注瓶子裡的東西,女子說裡面是香椿,她媽醃的香椿,封在瓶子裡能吃到來年春天。說著,將瓶子在我的辦公桌上一字擺開,大大小小,高高矮矮一共五個。她說香椿是從她們家樹上摘的,她們家別的不多,香椿樹多,房前屋後長了七八棵,每年都為吃不了的香椿發愁。後來她媽發明了這種不用鹽的真空保存方法,存放一年,味道跟剛摘下一樣,一點兒不變。她說她讀過我的小說,知道我在鄉上掛職,帶幾瓶香椿給我,讓我拿回城裡給作家們嘗嘗鮮。 「讓作家們嘗嘗鮮」,這話透著對文學的追求和喜愛,我不能不收,就像是誰家從樹上摘幾個杏,讓我嘗,我不能拒絕一樣。大凡上門來找我的,多是文學愛好者,拿著一遝作品,畢恭畢敬地呈上,讓提意見。提「意見」,不能宏觀籠統,不能大而化之,需對文章逐字逐句改過,再向雜誌推薦,方算圓滿。刊出了,皆大歡喜,讓文學朋友都傳閱遍,讓三姑六姨都看過,然後給我送些自產的花椒,新挖的嫩筍,以示感激。不刊出倒也不太計較,過兩天又送一篇來,再「提意見」,速度之快,讓人感到基層素材的鮮活,宇宙之大,蒼蠅之微,皆可入文章,反而顯得專業作家懶惰而遲鈍。 我估計香椿後頭會有文章,便審視著來人,見送香椿的女子三十出頭年紀,齊耳短髮,面容姣好,眉毛淡淡地文過,擦了薄薄的粉,穿著件小碎花的襯衣,白色的褲子,幹淨利落,看樣子不像寫小說的。寫小說的不會這樣不動聲色地修飾,不會有這樣清爽活潑的談吐。 往往看上去越不像寫小說的,越是寫小說的,我不敢有絲毫的掉以輕心。 女子將香椿全部掏完,將空塑料口袋疊了,扔在垃圾筐裡,再未見有新內容提出。我便明白來人純粹是送香椿的,就嘻嘻哈哈地跟她說話,誇張地表現對香椿的喜愛和驚奇,倒茶水給她喝。 問她叫什麼,她說叫鮮香椿,姓鮮,鮮豔的鮮。 鮮姓在野竹坪是大姓,原本複姓「鮮於」,是中國古代一個很著名的姓氏,出過將軍,出過孝子,出過詩人,一部分出走遼東,建立了朝鮮國,是鮮族祖先,一部分在山西、河北紮根生存。野竹坪的鮮於在元朝改單姓鮮,據說是跟隨世祖忽必烈的蒙古軍隊征戰至此而停留,至今民族成分上填的雖然是漢族,但在性情上還有剛烈驍勇的遺傳,三句話不合便抄傢伙,便頭破血流。光緒年的縣誌上描述野竹坪人說:「此地人質樸勁勇,民風刁悍,好訟輕生,鼠牙雀角,亦成訟端。居民常有鏢客拳勇之技,一可當十。」「好訟」是生性愛較真兒,一根筋,不服輸,凡事要「討個說法」,所以不怵見官府。 鮮香椿當屬這類人的後裔。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