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家文集 > 汪曾祺 | 上頁 下頁
求雨


  昆明栽秧時節通常是不缺雨的。雨季已經來了,三天兩頭地下著。停停,下下;下下,停停。空氣是潮濕的,洗的衣服當天干不了。草長得很旺盛。各種菌子都出來了。青頭菌、牛幹菌、雞油菌……稻田裡的泥土被雨水浸得透透的,每塊田都顯得很膏腴,很細膩。積蓄著的薄薄的水面上停留著雲影。人們戴著斗笠,把新拔下的秧苗插進稀軟的泥裡……但是偶爾也有那樣的年月,雨季來晚了,缺水,栽不下秧。今年就是這樣。因為通常不缺雨水,這裡的農民都不預備龍骨水車。他們用一個戽鬥,扯動著兩邊的繩子,從小河裡把渾濁的泥漿一點一點地澆進育苗的秧田裡。但是這一點點水,只能保住秧苗不枯死,不能靠它插秧。秧苗已經長得過長了,再不插就不行了。然而稻田裡卻是幹幹的。整得平平的田面,曬得結了一層薄殼,裂成一道一道細縫。多少人仰起頭來看天,一天看多少次。然而天藍得要命。天的顏色把人的眼睛都映藍了。雨呀,你怎麼還不下呀!雨呀,雨呀!

  望兒也抬頭望天。望兒看看爸爸和媽媽,他看見他們的眼睛是藍的。望兒的眼睛也是藍的。他低頭看地,他看見稻田裡的泥面上有一道一道螺獅爬過的痕跡。望兒想了一個主意:求雨。望兒昨天看見鄰村的孩子求雨,他就想過:我們也求雨。

  他把村裡的孩子都叫在一起,找出一套小鑼小鼓,就出發了。

  一共十幾個孩子,大的十來歲,最小的一個才六歲。這是一個枯瘦、襤褸、有些汙髒的,然而卻是神聖的隊伍。他們頭上戴著柳條編成的帽圈,敲著不成節拍的、單調的小鑼小鼓:冬冬當,冬冬當……他們走得很慢。走一段,敲鑼的望兒把鑼槌一舉,他們就唱起來:小小兒童哭哀哀,撒下秧苗不得栽。

  巴望老天下大雨,

  烏風暴雨一起來。

  調子是非常簡單的,只是按照昆明話把字音拉長了念出來。他們的聲音是淒苦的,虔誠的。這些孩子都沒有讀過書。他們有人模模糊糊地聽說過有個玉皇大帝,還有個龍王,龍王是管下雨的。但是大部分孩子連玉皇大帝和龍王也不知道。他們只知道天,天是無常的。它有時對人很好,有時卻是無情的,它的心很狠。他們要用他們的聲音感動天,讓它下雨。

  (這地方求雨和別處大不一樣,都是利用孩子求雨。所以望兒他們能找出一套小鑼小鼓。大概大人們以為天也會疼惜孩子,會因孩子的哀求而心軟。)

  他們戴著柳條圈,敲著小鑼小鼓,歌唱著,走在昆明的街上。

  小小兒童哭哀哀,撒下秧苗不得栽。

  巴望老天下大雨,

  烏風暴雨一起來。

  過路的行人放慢了腳步,或者乾脆停下來,看著這支幼小的、襤褸的隊伍。他們的眼睛也是藍的。

  望兒的村子在白馬廟的北邊。他們從大西門,一直走過華山西路、金碧路,又從城東的公路上走回來。

  他們走得很累了,他們都還很小。就著泡辣子,吃了兩碗包穀飯,就都爬到床上睡了。一睡就睡著了。

  半夜裡,望兒叫一個炸雷驚醒了。接著,他聽見屋瓦上劈劈啪啪的聲音。過了一會,他才意識過來:下雨了!他大聲喊起來:「爸!媽!下雨啦!」

  他爸他媽都已經起來了,他們到外面去看雨去了。他們進屋來了。他們披著蓑衣,戴著斗笠。斗笠和蓑衣上滴著水。「下雨了!」

  「下雨了!」

  媽媽把油燈點起來,一屋子都是燈光。燈光映在媽媽的眼睛裡。媽媽的眼睛好黑,好亮。爸爸燒了一杆葉子煙,葉子煙的火光映在爸爸的臉上,也映在他的眼睛裡。

  第二天,插秧了!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出來了,到處都是人。

  望兒相信,這雨是他們求下來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