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編者序


  這是王朔的第一本隨筆集,集中的20多篇文章,多數未曾正式發表,輯一的「我看」均為新寫的近作,這次一併結集。首次同讀者見面。
  王朔的小說很好讀,王朔的隨筆比他的小說更好讀。好讀的原因主要在於兩點:一是大部分文章均有的放矢,有感而發,「好處好說,壞處壞說」,比較充分地表達了個人的喜惡與堿否;二是文字的表述直情徑行,倜儻不羈,讀起來炳炳烺烺,淋漓痛快,尤其是他的那些批評類文字。王朔把他的這本集子定名為「無知者無畏」,「無知」是自謙還是自嘲尚且存疑,「無畏」卻是結結實實的事實。
  這本隨筆集在內容上可歸為兩大主題,一是談論自已的作品與創作追求,二是評論文壇有關文學、文化現象。在前一個主題方面,王朔從各個角度講述了自己從事創作的體驗與體會,以及在不同時期的甘苦與得失,真誠的自我剖白,為人們瞭解其人其作提供了可貴的第一手資料。而在第二主題方面,他批評了相當多的文學、文化現象,輯一「我看」基本上是文化批判專輯,從他自己到著名作家老舍、金庸,從大眾文化到港臺文化,他都置於同一的平面進行不容情的批評。他看著不順眼的,不管對象是誰,他都不留情,不手軟,在他那裡壓根沒有為尊者避,為賢者諱的禮數。用一個粗俗的比喻,王朔就如同一個冷酷無情的屠夫,不管剖解的是誰,拉過來都放在同一個砧板上,手裡所持的也是同一把屠刀。儘管這可能會命名一些人感到不習慣,但你不能不承認,他這種人人平等、直截了當的批評,在很大程度上正切近著批評的本義。
  肯定王朔批評精神,並不等於認同王朔的所有批評。應當承認,王朔對許多文學、文化現象的批評,有不少是一針見血,深中肯棨的,如由自己的親歷與體驗,對大從文化以「大眾」為上帝的長與短的分析,對港臺文化在本質上是「娛樂」文化的論評等。但他另有一些批評,則只從自己一時的偏狹感受出發,貿然指責或斷然否定,加之情緒化的表述,常常使這些批評偏離常軌和難中正鵠。如對老舍《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的武斷批評,由《天龍八部》對金庸武俠小說的全盤否定,還有他在行文之中不時冒出來的對他不滿意的人和事進行的點評式批評。他的種種結論與述論,似乎仍是由講理、推理順勢而來,但你總覺得那振振有詞又不容置疑的論說之中,含有相當成分的以已度人的成見和以偏概全的偏見,有在科就走向了歪理。因而也應當指出,大王朔的以直率見長的批評文章中,論述不無草率之處,結論不無輕率之處。讀者諸君,務請明察。
  有人會問,你們已經看出王朔文章的明顯不足,為什麼還要推出王朔的這部集子?我們的回答有三點。第一,王朔這本集子雖瑕瑜互見,但他所批評的以及自己所表述的,都可視為一種文化現象,而瑕瑜互見是一切文化現象的共性,把這樣的一種現象推顯出來,有助於人們進而予以關注和進行研究;第二,王朔作為一個有影響的作家,他具有文責自負的資格與能力,他應當而且能夠為自己的批評文字負責;第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編輯與出版工作中的基本方針,王朔的隨筆文章和批評文字怎麼說也還是「百花」中的「一花」,「百家」中的「一家」,理應讓這「一花」、「一家」有百花園和爭鳴臺上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鑒於以上的理由,我們作出出版王朔這本集子的決定。當然,編輯出版者還有守土把關這一重責任。這樣的一個職守,又使我們不能不對集子中的文字認真對待。因此,我們經反復審讀,對集子中願擬收入的《我看魯迅》第一、兩篇文章提議刪除,對一些表述嚴重失當的文字提出修改,這些都行到作者的理解與同意,遂使這看起來似乎很難的合作彼此都還不無滿意。
  ------------------
  學達書庫xuoda.com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