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皮皮 > 別戀 | 上頁 下頁 | |
皮皮自述 | |
|
|
皮皮,六十年代生人。 1985年前,在中國東北工業城市瀋陽完成了中小學及大學教育(大學的專業是文學系),同年赴西藏工作,在拉薩晚報任編輯記者至1990年。 1990年返回家鄉瀋陽,在一個藝術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研究話劇理論。 1998年調到北京,在一個文藝出版社任編輯。 2004年返回瀋陽,在魯迅美術學院任教授至今。 從大學開始,專注於寫作。1987年在《收穫》雜誌發表第一篇小說《全世界都8歲》,引起關注。此後,陸續發表一些中短篇作品,在文學圈裡小有名氣,與當時許多年輕作家一起被看成是先鋒作家。九十年代最初幾年,中止了寫作。恢復寫作後,在創作上呈現了豐富和變化。先後創作了暢銷書《渴望激情》,《比如女人》,《愛情句號》,圍繞情感變化,側重寫了情感的創傷以及其過程中人性的狀態。此外,創作了具有黑色幽默特點的長篇小說《所謂先生》,通過展示一個小官員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的衝突,表現了人的無奈。 2004發表對作者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作品——散文集《不想長大》。通過對其童年的回憶敘述,一方面還原了孩童時的歡愉,同時也把一個無限懷念童年,童年不再重來的成人的傷感表現到了極致。 2007年發表了長篇專著《安東尼奧尼猜想》,從各個方面對意大利著名電影導演進行了個人化的闡述。作者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把一個藝術家對另一個藝術家的理解,作為該書的出發點,側重經驗的共鳴,避免了理論評論過於主觀過於枯燥的缺陷,經過四年的苦心經營,寫出了一本全新角度的文藝理論批評專著。該書力圖回避了傳統論文的行文方式,省略了讀者很容易找到的關於安東尼奧尼的傳記性的資料,把大部分篇幅用在論述述說上,同時夾雜一些跟安東尼奧尼家鄉或電影有關的散文片段,使得整本書在結構上賦予變幻。 除上述作品外,還著有散文集《出賣陽光》,短篇小說集《全世界都8歲》,中篇小說集《危險的日常生活》,分別收錄了作者二十年來的作品。 作者最看重的創作原則似乎很簡單,那便是真誠和富於變化。在她看來,真誠,是藝術家創作的基礎;變化,是藝術家繼續創作的理由。 筆名皮皮,起因於喜歡瑞典女作家林格倫的長篇童話《長襪子皮皮》,借用此名,也許因此也借到一些皮皮的勇氣。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