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毛澤東選集>>第八卷

《憶秦娥·婁山關》的寫作背景[1]

(一九六二年五月)

  我對於《婁山關》這首詞作過一番研究,初以為是寫一天的事。後來又覺得不對,是在寫兩次的事,頭一闋一次,第二闋一次。我曾在廣州文藝座談會[2]上發表了意見,主張後者(寫兩次的事),而否定前者(寫一天),可是我錯了。這是作者[3]告訴我的。一九三五年一月黨的遵義會議以後,紅軍第一次打婁山關[4],勝利了,企圖經過川南,渡江北上,進入川西,直取成都,擊滅劉湘[5],在川西建立根據地。但是事與願違,遇到了川軍的重重阻力。紅軍由婁山關一直向西,經過古藺、古宋諸縣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個地方,叫做「雞鳴三省」,突然遇到了雲南軍隊的強大阻力,無法前進。中央政治局開了一個會,立即決定循原路反攻遵義,出敵不意,打回馬槍,這是當年二月。在接近婁山關幾十華里的地點,清晨出發,還有月亮,午後二三時到達婁山關,一戰攻克,消滅敵軍一個師,這時已近黃昏了。乘勝直追,夜戰遵義,又消滅敵軍一個師。此役共消滅敵軍兩個師,重占遵義。詞是後來追寫的,那天走了一百多華里,指揮作戰,哪有時間和精力去哼詞呢?南方有好多個省,冬天無雪,或多年無雪,而只下霜,長空有雁,曉日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雲貴川諸省,就是這樣。「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兩句,據作者說,是在戰爭中積累了多年的景物觀察,一到婁山關這種戰爭勝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自以為頗為成功的這兩句話。由此看來,我在廣州座談會上所說的一段話,竟是錯了。解詩之難,由此可見。

  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

  注釋

  [1]一九六二年《人民文學》準備在五月號發表毛澤東的詞六首,郭沫若應約於五月一日撰寫了《喜讀毛主席〈詞六首〉》一文。五月九日,郭沫若將這篇文章的清樣送毛澤東審改。毛澤東閱後將這篇文章中關於《憶秦娥·婁山關》寫作背景的一段話全部刪去,重新寫了本篇的文字。

  [2]指一九六二年二月初在廣州召開的詩歌座談會。

  [3]指毛澤東。

  [4]過去有一種說法,遵義會議是一九三五年一月九日召開的。後來,經過考證確定遵義會議是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召開的。這樣,中央紅軍第一次打婁山關應是在遵義會議召開之前,而不是在遵義會議召開以後。

  [5]劉湘(一八八八——一九三八),四川大邑人。一九三三年任國民黨軍四川「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一九三四年並任國民黨四川省政府主席。

回目錄<<回學達書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