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毛澤東選集>>第七卷 |
關於中共中央設副主席和總書記的問題[1] (一九五六年九月十三日) 我在這裡還要談一下關於設副主席和總書記的問題。上一次也談過,中央準備設四位副主席,就是少奇同志,恩來同志,朱德同志,陳雲[2]同志。另外,還準備設一個書記處,書記處的名單還沒有定,但總書記準備推舉鄧小平[3]同志。四位副主席和總書記的人選是不是恰當?當然,這是中央委員會的責任,由中央委員會去選舉。但是要使代表們與聞,請你們去徵求徵求意見,好不好?對於我們這樣的大黨,這樣的大國,為了國家的安全、党的安全,恐怕還是多幾個人好。 黨章上現在準備修改,叫做「設副主席若干人」。首先倡議設四位副主席的是少奇同志。一個主席、一個副主席,少奇同志感到孤單,我也感到孤單。一個主席,又有四個副主席,還有一個總書記,我這個「防風林」就有幾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樣就比較好辦。除非一個原子彈下來,我們幾個恰恰在一堆,那就要另外選舉了。如果只是個別受損害,或者因病,或者因故,要提前見馬克思,那末總還有人頂著,我們這個國家也不會受影響,不像蘇聯那樣斯大林一死就不得下地了。我們就是要預備那一手。同時,多幾個人,工作上也有好處。設總書記完全有必要。我說我們這些人,包括我一個,總司令[4]一個,少奇同志半個(不包括恩來同志、陳雲同志跟鄧小平同志,他們是少壯派),就是做跑龍套工作的。我們不能登臺演主角,沒有那個資格了,只能維持維持,幫助幫助,起這麼一個作用。你們不要以為我現在在打退堂鼓,想不幹事了,的確是身體、年齡、精力各方面都不如別人了。我是屬現狀維持派,靠老資格吃飯。老資格也有好處,因為他資格老。但是能力就不行了,比如寫文章,登臺演說,就不行了。同志們也很關心我們這些人,說工作堆多了恐怕不好,這種輿論是正確的。那末,什麼人當主席、副主席呢?就是原來書記處的幾個同志。這並不是說別的同志不可以當主席、副主席,同志們也可以另外提名,但是按照習慣,暫時就是一個主席、四個副主席。我是準備了的,就是到適當的時候就不當主席了,請求同志們委我一個名譽主席。名譽主席是不是不幹事呢?照樣幹事,只要能夠幹的都幹。 請同志們醞釀醞釀,看這樣是否妥當。中心的目的就是為了國家的安全,多幾個人,大家都負一點責任。至於秘書長改為總書記,那只是中國話變成外國話。(鄧小平:我還是比較安于擔任秘書長這個職務。)他願意當中國的秘書長,不願意當外國的總書記。其實,外國的總書記就相當於中國的秘書長,中國的秘書長就相當於外國的總書記。他說不順,我可以宣傳宣傳,大家如果都贊成,就順了。我看鄧小平這個人比較公道,他跟我一樣,不是沒有缺點,但是比較公道。他比較有才幹,比較能辦事。你說他樣樣事情都辦得好呀?不是,他跟我一樣,有許多事情辦錯了,也有的話說錯了;但比較起來,他會辦事。他比較周到,比較公道,是個厚道人,使人不那麼怕。我今天給他宣傳幾句。他說他不行,我看行。順不順要看大家的輿論如何,我觀察是比較順的。不滿意他的人也會有的,像有人不滿意我一樣。有些人是不滿意我的,我是得罪過許多人的,今天這些人選我,是為了顧全大局。你說鄧小平沒有得罪過人?我不相信,但大體說來,這個人比較顧全大局,比較厚道,處理問題比較公正,他犯了錯誤對自己很嚴格。他說他有點誠惶誠恐,他是在黨內經過鬥爭的。 至於陳雲同志,他也無非是說不行、不順。我看他這個人是個好人,他比較公道、能幹,比較穩當,他看問題有眼光。我過去還有些不瞭解他,進北京以後這幾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瞭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問題尖銳,能抓住要點。所以,我看陳雲同志行。至於順不順,你們大家評論,他是工人階級出身,不是說我們中央委員會裡工人階級成分少嗎?我看不少,我們主席、副主席五個人裡頭就有一個。請你們在代表裡頭醞釀一下,因為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主席、副主席要一道提出一個整個的名單,要一道選。至於常委,準備就由主席、副主席和總書記組成。這不是說別的人不可以當常委,別人也可以,因為要提一個就可以有第二個,還可以有第三個,所以暫時用這麼一種辦法。這就是把過去的書記處變成常委,只是比過去多了一個總書記。還要設一個書記處,書記處的人數可能要多幾個,書記、候補書記可以有十幾個人。很多事情要在那裡處理,在那裡提出議案。政治局委員的名額也要擴大,不是十三個,要擴大到二十人左右。因為我們的中央委員會是一百七十人,也許一百七十幾。看是不是可以這樣安排?今天不作決定。 根據中央檔案館保存的講話記錄稿刊印。 注釋 [1]這是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七中全會第三次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 [2]陳雲,當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在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八日舉行的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 [3]鄧小平,當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秘書長。在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八日舉行的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總書記。 [4]指朱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