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毛澤東選集>>第五卷

對今後作戰方針的意見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二日)

劉、陳、鄧、粟、譚[1]:

  (一)黃維兵團[2]殲滅後,請伯承同志來中央商談戰略方針。估計黃維數日內可全殲,邱、李[3]則尚須較多時間才能全殲。黃維殲滅後,請劉、陳、鄧、粟、譚五同志開一次總前委會議,商好在邱、李殲滅後的休整計劃、下一步作戰計劃及將來渡江作戰計劃,以總前委意見帶來中央。如粟、譚不能分身到總前委開會,則請伯承至粟、譚指揮所,與粟、譚見一面,瞭解華野情況,徵詢粟、譚意見,即來中央。我們希望伯承能于亥哿至亥有[4]間到達中央會談。

  (二)我們對今後作戰方針大致意見如下:甲、在全殲黃、邱、李諸敵後,華野、中野兩軍休整兩個月(分為四期,每半月為一期),並大致準備好渡江作戰所需諸件(雨衣、貨幣、炮彈、治療藥品、汽船等)及初步完成政治動員。乙、在江淮間現有諸敵未退至江南的條件下,兩軍協力以一個月至兩個月時間舉行江淮戰役[5],殲滅江淮間諸敵,佔領長江以北、淮河以南、平漢以東、大海以西諸城鎮,主要是安慶至南通一帶諸城鎮,控制長江北岸。丙、然後再以相當時間,最後地完成渡江的諸項準備工作,即舉行渡江作戰。其時間大約在明年五月或六月。丁、華野、中野兩軍協力經營東南,包括皖南、蘇南、浙江福建兩全省、江西一部,並奪取蕪湖、杭州、鎮江、蘇州、南京、上海、福州諸城而控制之。戊、東北我軍協同華北主力,于明年一、二兩月完成奪取平、津、張、唐任務,三、四兩月休整,五月沿平漢南下,六、七兩月執行江漢戰役[6],並完成渡江準備工作,八月渡江。第一步經營湖北南部、湖南全省及江西一部,包括奪取武漢、嶽州[7]、長沙、常德、寶慶、衡州[8]、郴州、九江、南昌、吉安、贛州在內;第二步奪取兩廣。己、華北主力協同東北我軍奪取平、津、張、唐後,如那時太原尚未攻下,則協力奪取太原,然後以楊羅及楊成武兩部[9]奪取綏遠[10]、寧夏,與彭賀[11]會合。徐周兵團[12]則早日與彭賀會合,先肅清蘭州、潼關線上及其以南以北諸敵,並奪取潼關、西安、天水、漢中諸城,然後入川。庚、爭取于明年秋季至遲冬季修好津浦、平漢、隴海三路,以津浦供應你們,以平漢供應林羅[13],以隴海供應彭賀。辛、上述計劃是就現時敵我形勢及將來敵方可能部署為基礎來考慮的。在你們當面之敵及平津之敵被殲後,估計敵方部署將以較多的兵力位於江南,以第二部兵力位於湘、鄂、贛,以第三部兵力位於川、陝。壬、上述計劃是從軍事上、政治上和經濟上的許多考慮出發,採取穩紮穩打方針,和我們過去與陳、鄧、粟三同志所談者有些不同,請你們于伯承動身前加以考慮。

  (三)此電只發劉、陳、鄧,請小平負責于粟、譚至你處開會時,給粟、譚二人一閱,閱後焚毀,保守機密。

  中央軍委

  亥文

  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

  注釋

  [1]劉、陳、鄧、粟、譚,指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當時分別任中原野戰軍司令員、第一副司令員、政治委員和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副政治委員。他們五人組成總前委,統籌淮海戰役一切事宜。

  [2]黃維兵團,指黃維任司令官的國民黨軍第十二兵團。

  [3]邱、李,指邱清泉、李彌,當時分別任國民黨軍第二兵團和第十三兵團司令官。

  [4]亥哿至亥有,即十二月二十日至十二月二十五日。

  [5]江淮戰役於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六日至二十四日舉行。這次戰役殲滅了殘留在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並向江南撤退的敵人,解放了江淮間廣大地區。

  [6]江漢戰役,因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渡江作戰的勝利,江漢(漢水)地域之敵害怕被殲,紛紛向長江以南撤退,故計劃中的此次戰役實際上沒有進行。

  [7]嶽州,即湖南岳陽。

  [8]寶慶、衡州,即湖南邵陽和衡陽。

  [9]指楊得志、羅瑞卿分別任司令員和政治委員的華北軍區第二兵團,楊成武任司令員的華北軍區第三兵團。

  [10]綏遠,即綏遠省。見本卷第82頁注[6]。

  [11]指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西北野戰軍和賀龍任司令員的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區部隊。

  [12]徐周兵團,指徐向前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周士第任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的華北軍區第一兵團。

  [13]指林彪、羅榮桓分別任司令員和政治委員的東北野戰軍。

回目錄<<回學達書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