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毛澤東選集>>第五卷

三軍協力解決大別山困難

(一九四八年一月二日)

劉鄧,粟陳唐,陳謝[1]並告徐滕薄[2]:

  (一)粟、陳、唐東晨電[3]悉。此次粟、陳兩軍[4]殲滅三師及圍攻確山之行動,已從大別山方面調動敵人六個旅向西向北,八十五師亦被趙縱[5]之行動調至應城地區,五師、七十五師亦被調動至沙河附近。這一形勢有利於大別山方面之作戰,亦有利於鄭徐線南北我軍之活動。但因二十師未能殲滅,劉鄧方面尚未來得及執行由分散工作到集中殲敵,白崇禧[6]所部進攻劉鄧之實力並未減少,如果此時粟陳唐部迅即轉回鄭徐線,陳謝準備向渭南,則大別山之困難仍難解決;而大別山困難只有由劉鄧、粟陳、陳謝三軍協力在一至二個月內殲敵數個旅,方能開闢勝利解決之道路。大別山根據地之確立則是整個南線勝利的重要環節。

  (二)因此我們意見:甲、劉鄧在內線於本月內開始集中相當兵力,以尋機殲敵二個至三個旅為目標。乙、劉鄧之一縱仍在淮河以北執行鉗制任務,必要時配合粟陳、陳謝作戰。丙、粟陳、陳謝已會合之各部統在確山、許昌之間集結休整若干天,吸引敵人于自己周圍,以利劉鄧之作戰,並準備尋機殲敵一路。如南面無好打之仗,許昌之敵好打則打許昌之敵;如許昌之敵不好打,則考慮以粟陳唐部攻佔南陽,陳謝部攻佔襄樊[7],吸引白崇禧部向西,以利劉鄧之作戰並尋機殲滅向西之敵之一部。同時讓敵重占許昌、確山段,以利爾後粟陳唐回師殲其一部。陳謝占襄樊後與已占鄖陽之劉旅[8]打通聯繫,在漢水中段建立自己的鞏固後方,以利爾後向渭南之行動(在大別山困難已獲初步克服之後),並協助王、趙兩縱[9]開闢桐柏、江漢兩區。如果我軍採取此項行動,還可能分散白崇禧一部向宜昌一帶佈防。丁、八、十、十一縱於攻克菏澤後休整若干天即舉行徐蚌段破擊戰役,該三縱在兩個月內即在徐蚌東西、鄭徐南北地區單獨作戰,不要盼望主力向東。

  (三)你們對上述部署意見如何,盼考慮電複。

  軍委 子冬

  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

  注釋

  [1]劉,指劉伯承(一八九二——一九八六),四川開縣人,當時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鄧,指鄧小平,一九○四年生,四川廣安人,當時任晉冀魯豫野戰軍政治委員。粟指粟裕(一九○七——一九八四),湖南會同人,當時任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陳,指陳士榘(一九○九——一九九五),湖北荊門人,當時任華東野戰軍參謀長。唐,指唐亮(一九一○——一九八六),湖南瀏陽人,當時任華東野戰軍政治部主任。陳,指陳賡(一九○三——一九六一),湖南湘鄉人,當時任晉冀魯豫野戰軍陳謝集團前委書記。謝,指謝富治(一九○九——一九七二),湖北黃安(今紅安)人,當時任晉冀魯豫野戰軍陳謝集團前委副書記。

  [2]徐,指徐向前(一九○一一—一九九○),山西五台人,當時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員。滕,指滕代遠(一九○四——一九七四),湖南麻陽人,當時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二副司令員。薄,指薄一波,一九○八年生,山西定襄人,當時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政治委員。

  [3]指粟裕、陳士榘、唐亮一九四八年一月一日晨給中共中央軍委的請示電報。電報就配合大別山戰鬥提出三種行動方案:一是粟陳部、陳謝部及劉鄧之一縱三軍沿平漢線南下,威脅武漢,以調動敵人。二是三軍分開行動,陳謝部向西,月底進入渭南;劉鄧之一縱仍東返淮河以北、正陽息縣以東地區活動;粟陳部四個縱隊轉至沙河以北、許昌鄭州以東地區,會合八、十、十一縱隊全力東向擊破津浦。三是陳謝部仍留確山以西地區活動,吸引分散敵人。電報認為以執行第二方案為適當。

  [4]指粟裕任副司令員的華東野戰軍和陳賡任前委書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陳謝集團。

  [5]趙縱,指趙基梅任司令員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二縱隊。

  [6]白崇禧(一八九三——一九六六),廣西桂林人。當時任國民黨政府國防部部長兼國防部九江指揮部主任。

  [7]指湖北的襄陽和樊城,一九五○年合併為襄樊市。

  [8]劉旅,指劉金軒任旅長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十二旅。

  [9]王、趙二縱,指王宏坤和趙基梅分別任司令員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縱隊和第十二縱隊。

回目錄<<回學達書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