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毛澤東選集>>第四卷

增兵東北之部署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四日)

劉鄧薄張李[1]並告聶蕭劉羅[2]及羅李[3]:

  關於調楊蘇[4]縱隊二萬人及陳賡[5]縱隊一萬二千人去東北參加反對蔣[6]頑進攻,以利控制東北,建立百年大計之部署,你們如何處置請考慮電複。蘇[7]方已許蔣方酉陷[8]在葫蘆島、營口登陸,戌文[9]進至錦州、海城線,戌號[10]進至瀋陽,蘇軍則於戌有[11]撤完。現我軍控制葫蘆島、營口,拒止蔣軍登陸。王世傑[12]向蘇大使交涉,勸告中共不要拒止,蘇大使答此是中國人自己事,蘇方不過問,故至今蔣軍尚未登陸。可能迫使蔣軍先在大沽、唐山、秦皇島登陸,如此我可爭取時間佈置內線作戰,決心保衛瀋陽不讓蔣軍進佔。一俟蘇軍撤退,我方即宣佈東北人民自治。現已任林彪為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呂正操、肖勁光、李運昌、周保中(義勇軍領袖)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副司令,彭真、羅榮桓為第一、第二政治委員,程子華為副政委,統率東北全軍,部署作戰。東北各省政府及工業,半月內外我可接收完畢。李運昌最先入東北之五千人現已擴大至八萬,分佈南滿[13]各地為地方部隊,惟戰鬥力弱。我正規軍入滿[14]者至此刻止,計有五萬左右,在路上半月內可到者約五萬,共十萬左右,為內線之主力。惟蔣介石決心爭奪東北,前定派兩個軍,現見我勢大,有加派三個軍消息,我們估計至少派五個軍十五個師(美械)十五萬人,在此形勢下,戰爭重心將轉入東北,必有一場惡戰。因此我方必須增調有力兵團參加作戰。現決調楊蘇縱隊二萬,陳賡縱隊一萬二千,趙爾陸[15]部一萬二千,山東第二期四萬,新四軍二萬,邊區五千,共十萬九千,十二月下半月到達熱河[16]、遼寧、冀東交界地區,從外線夾擊蔣軍,一部盡可能進入內線。從晉冀魯豫抽調三萬二千人,對於你們執行繼續打擊蔣頑北上自感困難,但在你們兩次大勝之後,組織兩個新縱隊代替抽調之兵力,仍有可能。如何?望複。

  中央

  戌支

  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

  注釋

  [1]劉鄧薄張李,指劉伯承、鄧小平、薄一波、張際春、李達,當時分別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第一副政治委員、第二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和參謀長。

  [2]聶蕭劉羅指聶榮臻、蕭克、劉瀾濤、羅瑞卿,當時分別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副司令員、副政治委員和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3]羅,指羅榮桓。李,指李作鵬原任山東軍區參謀處長此時正隨羅榮桓赴東北。

  [4]楊,指楊得志(一九一一——一九九四),湖南株洲人,當時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蘇振華(一九一二——一九七九),湖南平江人,當時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縱隊政治委員。

  [5]陳賡(一九○三——一九六一),湖南湘鄉人。當時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

  [6]蔣,指蔣介石。

  [7]蘇,指蘇聯。

  [8]酉陷,即十月三十日。

  [9]戌文,即十一月十二日。

  [10]戌號,即十一月二十日。

  [11]戌有,即十一月二十五日。

  [12]王世傑,當時任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部長。

  [13]南滿,指中長路瀋陽至大連段以東的安東(今丹東)、莊河、通化、臨江、清原和瀋陽西南的遼中等地區。

  [14]滿,指滿洲,即中國東北地區。

  [15]趙爾陸(一九○五——一九六七),山西崞縣(今原平)人。當時任冀晉軍區司令員。

  [16]熱河,即熱河省,見本卷第10頁注[3]。

回目錄<<回學達書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