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毛澤東選集>>第四卷

給敵以殲滅與殲滅性打擊須同時注重

(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八日)

劉鄧,陳粟,許譚(饒黎轉),陳謝[1],並告彭習,朱劉(轉聶蕭),楊羅楊,林羅[2]:

  在目前情況下,給敵以殲滅與給敵以殲滅性打擊,必須同時注重。給敵以殲滅是說將敵整旅整師乾淨全部地加以殲滅,不使漏網。執行這一方針,必須集中三倍或四倍於敵之兵力,以一部打敵正面,以另一部包圍敵之兩翼,而以主力或重要一部迂回敵之後方,即是說四面包圍敵軍,方能奏效。這是我軍的基本方針,這是在敵軍分散孤立、敵援兵不能迅速到達之條件下必須實行的正確方針。但在敵軍分數路向我前進,每路相距不遠,或分數路在我軍前進方向施行防堵,每路亦相距不遠之條件下,我軍應當採取給敵以殲滅性打擊的方針。這即是說,不要四面包圍,只要兩面或三面包圍,而以我之全力用於敵之正面及其一翼或兩翼,不以全部殲滅敵軍為目標,而以殲滅其一部、擊潰其另一部為目標。這樣做,可以減少我軍傷亡,其被殲滅之部分可以補充我軍,其被擊潰之部分可以使其大量逃散,敵能收容者不過一部分,短期內亦難恢復戰鬥力。現在顧祝同[3]系統尚有三十二至三十五個戰略性野戰機動旅,分散使用于膠東、魯西南、皖西及河南,若我能依情分別採取上述兩種方法,在短期內給其十個至十五個機動旅以殲滅及殲滅性打擊,則局勢可以迅速改變。望斟酌實施之。

  軍委

  未儉

  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

  注釋

  [1]劉鄧,指劉伯承、鄧小平,當時分別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和政治委員。陳粟,指陳毅、粟裕,當時分別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和副司令員。許譚,指許世友、譚震林,當時分別任華東野戰軍東兵團司令員和政治委員。饒黎,指饒漱石、黎玉,當時分別任華東軍區政治委員和副政治委員。陳謝,指陳賡、謝富治,當時分別任晉冀魯豫野戰軍陳謝集團前委書記和副書記。

  [2]彭習,指彭德懷、習仲勳,當時分別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和副政治委員。朱劉,指朱德、劉少奇。聶蕭,指聶榮臻、蕭克,當時分別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和副司令員。楊羅楊,指楊得志、羅瑞卿、楊成武,當時分別任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第一政治委員和第二政治委員。林羅,指林彪、羅榮桓,當時分別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和副政治委員。

  [3]顧祝同,當時任國民黨軍陸軍總司令部總司令。一九四七年三月初,他在徐州組成陸軍總司令部徐州司令部,統一指揮原徐州、鄭州兩個綏靖公署的部隊。

回目錄<<回學達書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