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毛澤東選集>>第二卷

關於戰略計劃和將來行動的意見

(一九三八年二月二十三日)

朱彭,林聶,賀蕭關,劉徐鄧,胡楊,陳周博葉[1]諸同志:

  甲、敵情判斷

  (一)敵為奪取隴海、平漢兩路直取西安、武漢,決勝點必在潼關、武勝關。

  (二)敵取潼關,依地形,由洛陽西攻較難,由臨汾南攻較易,因此;平漢、同蒲兩路之敵,似力求由東北兩方,分數路向晉南,其總目的在驅逐晉境我軍,佔領臨汾、風陵渡,最後奪取潼關,保障進攻武勝關之右翼。其沿道清路[2]西進之敵,似有由孟津渡河先占洛陽迫令晉境我軍南退之企圖。

  (三)敵攻武勝關之兵力,主要當從津浦路轉來。平漢、同蒲兩路之敵,主要當用於奪取潼關。

  乙、戰略計劃第一部

  (一)為保衛潼關及西安而戰,不是將全部兵力處於平漢以西黃河以南之內線所能勝任的,如此必至不能保衛潼關與西安,正和過去將全部兵力處於雁門關、娘子關內線不能保衛太原相同。

  (二)為保衛潼關,我們認為必須將兵力分為兩部:第一部,劉峙、宋哲元、商震、胡宗南、樊崧甫[3]諸軍,固守鄭、洛、潼線,策應該線以北諸軍之作戰,反對敵人渡河。第二部,黃河以北諸軍,包括閻、衛[4]及八路全部,堅持晉南晉西戰局。在好的情況下,力圖在臨汾以北以東兩地區殲滅敵人,頓挫敵之進攻,並出有力一部于道清路北,鉗制企圖渡河之敵。在壞的情況下,即設想萬一臨汾不守,洛陽被占,我晉境諸軍亦萬不可過河,而應轉入外線,反過來攻敵之背,截斷敵之來路,並圖殲敵,根本破壞敵攻潼關計劃。在敵進佔晉城、霍縣、隰縣三點時,我軍即應以不少於半數之兵力,轉入三點之外翼(轉入敵後),方能制敵。

  (三)我們認為必須力求蔣、白[5]、閻、衛同意上述計劃並鼓勵各軍執行,方能保衛潼關,亦即保衛了武勝關,保衛了武漢。否則潼關一失,武勝關即處危險中。

  (四)假如閻、衛不願或不能執行上述計劃而潰退過河時,則這些軍隊不但不能參加保衛潼關,反有影響洛、潼諸軍之虞。

  丙、戰略計劃第二部

  (一)為保衛武勝關及武漢而戰,首先須潼關確保在我手中,其次則用正面之陣地戰,配合兩翼之運動戰。

  (二)兩翼運動戰,必須確定至少有二十萬左右兵力,長期位於平漢以東,這與在山西配置重兵同等重要,非萬不得已,不退豫鄂西,方能配合正面及西面諸軍,有力地保衛武勝關及武漢,即使武漢不守,亦使敵處於我之包圍中。

  丁、八路軍將來之行動

  (一)假設在山西配合閻、衛作戰有利,達到了殲滅及鉗制敵軍確保潼關、西安之目的,同時武勝關尚無危險,則全部繼續在山西作戰,並準備加派一部出河北建立華北堅強抗戰堡壘,用以捍衛中原、西北及武漢。

  (二)假設閻、衛能夠執行前述計劃,潼關、西安鞏固,但武勝關、武漢危險,則應抽出一個師轉入武勝關以東,配合友軍作戰。

  (三)假設閻、衛不能執行前述計劃,潼關、西安危險,但武勝關、武漢尚無危險,亦應抽出一個師轉入潼、西線,配合友軍作戰。

  (四)假設潼關、武勝關均危險,則應抽出兩個師南下,一個位於平漢以東,一個位於平漢以西,配合友軍作戰。仍留一個師,活動于山西、河北,非至某種必要時期,不撤回來。

  (五)邊區留守部隊,擔負陝甘任務。

  戊、我們認為必須告訴國民黨,如果近百萬軍隊均退至黃河以南平漢以西之內線,而隴海、平漢盡為敵占,則將形成極大困難。故總的方針,在敵深入進攻條件下,必須部署足夠力量于外線,方能配合內線主力作戰,增加敵人困難,減少自己困難,造成有利於持久戰之軍事政治形勢。

  己、以上是我們意見,你們意見如何,盼告。

  毛澤東 任弼時[6]

  二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時

  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

  注釋

  [1]朱,指朱德。彭,指彭德懷,當時任八路軍副總司令。林,指林彪,當時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師長。聶,指聶榮臻,當時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賀蕭關,指賀龍、蕭克、關向應,當時分別任八路軍第一二○師師長、副師長和政治委員。劉,指劉伯承,當時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師長。徐,指徐向前,當時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副師長。鄧,指鄧小平,一九○四年生,四川廣安人,當時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政治委員。胡,指胡服,即劉少奇。楊,指楊尚昆,當時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副書記。陳,指陳紹禹,即王明(一九○四——一九七四),安徽金寨人,當時任中共中央長江局書記。周,指周恩來。博,指博古,即秦邦憲,當時任中共中央長江局委員。葉,指葉劍英,當時任中共中央長江局委員、八路軍參謀長。

  [2]道清路,指從河南滑縣道口鎮至博愛縣清化鎮的一段鐵路。

  [3]劉峙(一八九二——一九七一),江西吉安人,原任國民黨軍第一戰區第二集團軍總司令,一九三七年九月三十日被免職,一九三八年三月九日被任命為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宋哲元(一八八五——一九四○),山東樂陵人,當時任國民黨軍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一集團軍總司令。商震(一八八七——一九七八),浙江紹興人,當時任國民黨軍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三十二軍軍長。胡宗南(一八九六——一九六二),浙江孝豐(今屬安吉)人,當時任國民黨軍第十七軍團軍團長兼第一軍軍長。樊崧甫(一八九四——一九七九),浙江縉雲人,當時任國民黨軍第四十六軍軍長。

  [4]閻,指閻錫山,當時任國民黨軍第二戰區司令長官。衛,指衛立煌,當時任國民黨軍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

  [5]蔣,指蔣介石。白,指白崇禧(一八九三——一九六六),廣西桂林人,當時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

  [6]任弼時,當時任八路軍政治部主任。

回目錄<<回學達書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