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
二怎樣辦《時事簡報》 (一)紅色區域舉辦《時事簡報》,提高群眾的鬥爭情緒,打破群眾的保守觀念。 農村裡頭,小市鎮裡頭,小城市裡頭,都是沒有報紙看的。鬥爭的群眾,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後,在消息不靈通、見聞狹隘這一點上講,是差不得很遠的。井裡蝦蟆井裡跳的現象,依然在群眾中保持著。同志們,這種現象是不好的。這種現象引導群眾把鬥爭的熱情降低下去,引導群眾走向保守局面上去。這是和擴大鬥爭、爭取全國勝利的任務相衝突的。努力地掃除這種現象,是蘇維埃和民眾團體的責任。掃除的方法,代表大會、群眾大會、巡行演說、團體參觀等項固然都是好的,舉辦《時事簡報》更是一種好的方法。 (二)新爭取的區域用《時事簡報》去推動群眾鬥爭。 那些新爭取的地方,《時事簡報》更有偉大的作用。當著紅軍佔領新的地方,引導群眾起來鬥爭,打土豪呀,分田地呀,分穀物呀,廢債務呀,起遊擊隊呀,立蘇維埃呀,當著這個地方的群眾起來做這些鬥爭的時候,他們一面在那裡鬥爭,一面卻時時有一種疑慮:我們不是孤立的嗎?我們的鬥爭不會失敗嗎?當著革命群眾有這種疑慮的時候,正是潛藏的反動分子造謠恐嚇的時候。這時革命群眾所熱望的,是近地及遠地革命紅軍的援助。這時候,《時事簡報》跑了出來答覆他們這問題。記得去年(一九三○年)三月紅軍佔領大余時,出了一張《時事簡報》,貼在一座大木橋的亭子上,引起成群的人川流不息地去看。好些人眼睛望著報,口裡照著念,一座橋上充滿了歡躍的空氣。大餘是一個例子。過去紅軍用這個方法作為發動群眾的工具,收了很大效果的還做了一些,可惜沒有普遍地做,更沒有經常地做,是一個大的缺點。 (三)《時事簡報》的內容和編寫方法。 1.《時事簡報》不是印的是寫的,不是小字是大字,不是小張是大張。 2.《時事簡報》不做文章,只登消息。登的消息是:(1)群眾鬥爭消息(打土豪,分田地,捉AB團[3],起貧農會,消滅地主武裝,發展紅色區域,甲鄉瘟死十頭牛,乙鄉無鹽吃、沒菜等等);(2)蘇維埃的活動(開了代表大會,出了重要佈告等等);(3)紅軍的活動(作戰勝利、幫助群眾分田等等,但軍事秘密如紅軍的人數、槍支、編制、行動、番號等不可登載,以防洩漏);(4)統治階級情形(軍閥混戰等等)。 3.也不是完全不發議論,要在消息中插句把兩句議論進去,使看的人明白這件事的意義。但不可發得太多,一條新聞中插上三句議論就覺得太多了。插議論要插得有勁,疲遝疲遝的不插還好些。不要條條都插議論。許多新聞意義已明顯,一看就明白,如插議論,就像畫蛇添足。只有那些意義不明顯的新聞,要插句把兩句議論進去。 4.登消息的次序,本鄉的,本區的,本縣的,本省的,本國的,外國的,由近及遠,看得很有味道。 5.從別處報紙抄下來的那些文字不通俗的新聞,要把原文完全改變。紅軍的《時事簡報》,不會寫本地的土話,也要用十分淺白的普通話。 6.《時事簡報》的材料,關於本地的和近地的,那就很容易採取;關於遠地和全國的、國際的,從總政治部所出《紅軍報》採取或從別的報上採取。 7.文字和材料都要是有鼓動性的。 8.但嚴禁扯謊,例如,紅軍繳槍一千說有一萬,白軍本有一萬說只一千。這種離事實太遠的說法,是有害的。《時事簡報》不靠扯謊吃飯。 9.《時事簡報》三天出一張,一個月出十張,鬥爭緊張的地方可以一天出一張。 10.編輯辦法。地方縣蘇文化部設一專人,每三天編一張稿。稿子上的消息是本縣的、鄰縣的、全國的、國際的,但不是每期要有各種新聞,幾期本縣新聞多些,幾期鄰縣新聞多些,要緊的是本縣、鄰縣這兩部分新聞,因為它是群眾歡迎的。全省的、全國的每期條把就夠,國際新聞幾期之內登他條把,這些新聞不可沒有,沒有就不能引導群眾參加大範圍的鬥爭,因此一定要有,但決不可多。多了,一來占去篇幅,把本地近地的重要消息篇幅縮小;二來這些消息缺乏興味,群眾不易瞭解。縣蘇文化部的《時事簡報》編輯員把這一期稿子編好了,按照區蘇的數目,每個區蘇抄發一張,寄與區蘇文化委員。區蘇文化委員接到縣蘇文化部的稿子,在上面加上本區的新聞。這一部分新聞在《時事簡報》裡頭占著第一等重要地位,因為沒有這部分新聞,便缺乏《時事簡報》的中心內容,因而也決不能引起群眾注意,決不能達到《時事簡報》所要取得的效果了。區蘇文化委員把本區新聞加上去了之後,把這整篇稿子,按照全區鄉蘇的數目,每個鄉蘇抄寄一份。鄉蘇文化委員接到區蘇的稿子,再在上面加上本鄉的新聞。這一部分新聞也是要緊的,它的主要意義是引動看報的興趣。要到這個時候,全篇稿子才算編成。按照本鄉村的數目,每村一張,用大字寫在大紙上面,加上紅色圈點記號,寫上出報日子,派人張貼到各個村子的顯揚地方,給群眾看。要到這個時候,才叫做報。縣、區兩級文化部寫的都不是報,只是報的稿子。這種做法,功效是很大的,假如全縣有一百鄉一千村,每隔三天全縣百鄉千村的群眾就都看到了《時事簡報》。這種報同時又可做識字運動的材料,村中識字小組的組長給那些不識字人指點一番,既看了報又識了字,真是好得很的辦法。 11.新聞條數的大概分配。比如一期《時事簡報》有八條新聞,那末縣蘇的稿子四條(其中本縣兩條、鄰縣一條、國內國際一條),區蘇加上三條,鄉蘇加上一條,共八條。字數每條不得超過四十字,每期不得超過四百字。 12.紅軍在散開做群眾工作時,編《時事簡報》的目的主要是給群眾看。這是發動群眾的一個有力的武器。決不可像過去一樣,有些完全忽視這個方法,全不注意編《時事簡報》;有些編一張不編一張,斷斷續續地在那裡做一點。這些都是不對的。紅軍散開在做群眾工作時,一定要有計劃地編《時事簡報》給群眾看,但把編好的《時事簡報》同時多掛幾張在各個伙食單位的宿營地內給士兵看,也是要緊的。紅軍在集團駐紮時,編《時事簡報》的目的主要是給士兵看,但同時多掛幾張給當地群眾看,也是必要的。 13.紅軍編《時事簡報》,在散開做群眾工作時,由軍政治部編成初稿,發往各師;各師政治部或政治委員加上當地新聞及本部活動消息,發往各團;各團政治委員又加上當地新聞及本團活動消息,發往各連。(以上者都是稿子。)由連政治委員指定文書、上士及其他能寫字的,按照當地村莊數目,用大字大紙寫好,加紅色圈點記號、出報日子,每個村莊一張,派宣傳員前去張貼,貼到顯要之處給群眾看。同時留一張貼在宿營地,由連上識字運動委員會指揮識字小組,引導各組士兵去看。紅軍在集團駐紮訓練時,《時事簡報》的作用既主要是給士兵看,那末軍政治部宣傳科編稿時,除了編上地方鬥爭消息、國內國際政治消息(一條至二條)、友軍消息(一條至二條)外,最要緊的是要編上本軍消息(一條至三條)。編好了,發往各師。各師又加上本師消息(一條至二條),發往各團。各團又加上本團消息(一條至二條),由團政治委員指揮宣傳隊及團部司書按照連的數目,用大紙大字寫好,每連一張,發往各連,引導士兵去看。每期《時事簡報》條數至多十條,字數至多四百字。 14.紅軍編的《時事簡報》,它的內容國內國際消息要少,只占十分之三,本軍、本地、近地消息要多,要占十分之七。只有這樣,才能引動士兵和群眾看報的興趣,取得我們所要取得的效果。 15.《時事簡報》的新聞,特別是本地的和近地的新聞,一定要是與群眾生活緊密地關聯著的。如牛瘟、禾死、米荒、鹽缺、靖衛團[4]、赤衛隊[5]、AB團造謠、共產黨開會等等,都是與群眾生活密切關聯的,群眾一定喜歡看。凡屬不關緊急的事不登載。 16.《時事簡報》一定是要大張紙、大個字寫的,油印的要不得。現在總政治部出的《紅軍報》,省蘇、縣蘇以至區蘇出的報紙,各軍各師出的報紙,凡屬印刷成功的小字出品,不論它的用意是怎樣安頓給群眾看、給士兵看的,實際都是只有幹事才能看得懂(有許多下層工農幹事依然看不懂)。所以,決不能拿了這些報去代替《時事簡報》。《時事簡報》是極大黑墨字,稀鬆七八條,看上去明明朗朗,看完了爽爽快快,是真正群眾的讀物。 一九三一年三月十二日中央革 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于黃陂 根據新華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的《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刊印。 注釋 [1]這是毛澤東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寫的關於在紅色區域普遍地舉辦《時事簡報》的通令和怎樣辦《時事簡報》的小冊子。文內用黑體字排印的標題是編者加的。 [2]縣蘇、區蘇,參見本卷第244頁注[5]。 [3]AB團,見本卷第258頁注[3]。 [4]靖衛團,是一種反動的地方武裝。 [5]赤衛隊是革命根據地中群眾的武裝組織,不脫離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