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曉聲 > 人世間 | 上頁 下頁
二〇三


  第二天上午,賓館出現了不少記者,無論堵著雙方的哪一個,皆一哄而上,七嘴八舌地發問。雙方又煩又怕,出門都得先開道縫探出腦袋看看情況。

  記者們也並不是沒有人接受採訪就寫不出新聞,那樣人家也就不吃那碗飯了。總歸是見到了採訪對象,即使不說話,人家仍能用生花妙筆描寫怎麼見到採訪對象的,採訪對象的表情神態、肢體語言以及對採訪的反應等,無聲勝有聲,完全可以更好地寫出自己所需要的內容。

  很快,不同風格的採訪側記開始出現於當地的大報小報。「只手掩面」「抱頭鼠竄」「以咳代答」「厚顏若笑」「閉門不知思過與否,奪路難料去往何方」——如此這般種種詞匯以大號黑體字凸顯於標題,勝似口誅筆伐。這些年,報社謹小慎微,如履薄冰,不敢越雷池半步,都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巴望著能捕捉到什麼事情大做文章。那事與政治毫不沾邊,卻與世風有關。領導重視,市民口口相傳,很快成為街談巷議熱門話題。

  第三天,各報一改嘻哈面孔,開始認真嚴肅地一評二評三評,或是大家談、學者論、中學生看法之類的深入報道。

  既已陷入四面楚歌之境,自然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偏又趕上南方普降大雨,主幹鐵路被山洪衝垮了幾段,無論是秉昆他們還是老者他們,皆買不到返程車票,被困在了賓館。服務員對他們倒很人性化,乾脆不往他們房間送報了……

  秉昆他們灰頭土臉回到了A市。聊以自慰的是,畢竟收穫了些經濟效益。

  慶倖的是,省市媒體對他們在南方丟人現眼的事似乎毫不知情,隻字未提。

  做到這一點,他們還要感激韓文琪社長。韓社長關注全國各地重大新聞,身在A市,對南方新聞卻尤為關注。秉昆他們的事,韓社長第一時間就知道了。

  韓社長找周秉義,認為有關方面必須搶先一步,對本省媒體打招呼,防止本省媒體對自己的曲藝家們落井下石。

  秉義也覺得很有必要打招呼,卻為難地說,自己實在愛莫能助。一者,自己只不過是文化廳的副巡視員,屬閒職,非一把手,說話沒力度。二者,即使自己是一把手,文化廳也管不著宣傳口的事。三者,秉昆是自己弟弟,即使有權管宣傳口的事,那也不應該過問,顯而易見會落下護短的把柄和口實。

  韓社長諳熟官場規矩,他聽了秉義的話連說:「理解理解,找你之前,我還真沒想太多。」

  秉義說:「作為黨的幹部,咱們的一言一行,都有無數雙眼睛看著,不想多點兒不行啊。」

  韓社長說:「是啊,特別你,是党的儲備幹部,日後將委以重任。你可不能有閃失,小閃失也不行,將來我還得靠你提攜呢!此事你別操心了,我來辦妥就是。」

  秉義笑道:「你我之間,將來究竟誰提攜誰,那可沒准。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吧。至於你說的事,就當你沒來找過我,我也根本不知道。」

  韓社長保證說:「一言為定!區區小事,我一人擺得平。」

  韓社長也非等閒之輩。人家想向省市哪位領導彙報什麼事,敲敲辦公室的門是可以推門而入的。何況,這事也確乎小事一樁,無須見多大的領導。

  他讓省委宣傳部一位副部長接受了他的看法——周秉昆等本省曲藝家在南方被人做局算計,值得家鄉人同情。南方媒體那麼報道是小題大做、蓄意炒作,是對本省不友善的表現,是要報復本省判刑處理制售盜版錄音錄像帶南方人團夥案。本省曲藝家們的形象一旦在省外受損,本省形象自然受損。本省媒體不能再將那把火引回來,把本省曲藝家放在火上烤!

  那位副部長感謝韓社長的彙報,讓辦公室工作人員打了幾通電話,事情就辦妥了。

  實際上,秉昆他們公司是雜誌社名下的公司,韓社長是雜誌社一把手。如果秉昆他們公司名譽受損,首當其衝的還是雜誌社和韓社長。

  秉昆他們回到A市第二天,韓社長親自宴請他們,席間頻頻敬酒壓驚,好言安撫。白笑川身體不適,沒有到場。秉昆猜測,身體不適也許是師父的藉口。

  聽秉昆彙報了南方之行後,韓社長推心置腹地說:「到目前為止,國內仍是文學類雜誌領跑,咱們不是文學類雜誌,曲藝雜誌的好日子估計到頭了。秉昆,你是咱們雜誌的創辦者之一,咱們雜誌發行量的下滑,已經讓我寢食難安。公司必須繼續辦,還要發展,將來恐怕要靠多種經營才能讓雜誌辦下去。雜誌如果在我手裡停了,我沒臉見人。你提的組織歌星演唱隊的想法很好,既然目前歌星最受歡迎,為什麼不呢?咱們漢民族從前也是能歌善舞的,後來只能唱少數民族的愛情歌曲和外國電影的抒情插曲了,再後來只許唱《大海航行靠舵手》之類的歌曲。現在,一個允許唱各類歌曲的時代終於來了,青年的歌唱欲望當然會如火山般噴發!這是好現象。秉昆,咱們要抓住機會,歌星們都是搖錢樹。我支持你趕快把全省的青年歌手全部簽到公司名下。只要唱得好,能吸金,條件要求高點兒無所謂。我給你權力,簽!我也給你實際支持,今年管理費不必交了。如果你仍覺得有困難,明年也不必交了。再給你吃顆定心丸,在特殊情況下,雜誌社考慮從經濟上為你們公司輸血。總之,我倚重你和白老師,我就指望你們二位替咱們雜誌定江山了!」

  韓社長的話讓秉昆大受感動。

  在場的其他三人也都說,有韓社長這麼好的領導,真是三生有幸。

  其實,那一兩年,本省市一些歌唱得好的青年,紛紛到北京或到南方去了,有些已開始走紅。

  秉昆不甘心,又帶人到縣裡去物色。縣裡倒有不少喜歡唱歌的青年,但離成為歌星還遠著呢。秉昆求助於哥哥秉義,從文化廳抄來了省市兩級各文藝單位乃至區縣文化館的青年歌唱演員名單,按圖索驥。

  這一「索」才知道,十之八九都走了,或通過關係到北京謀發展,或破釜沉舟到南方闖碼頭。原來唱京劇、評劇、歌劇的,獲獎的,不少人都拋棄了專長和榮譽,前仆後繼、遠走高飛改唱流行歌曲了。省市幾位曾被當成寶的男女歌唱家也步年輕人後塵,甚至連副主席之類的身份也辭了。

  周秉義聽了弟弟的反饋,良久才說出一句話:「東三省的苦日子逼近了。」

  韓社長聽了秉昆的彙報,扼腕歎息:「沒料到咱們還是晚了一步。」

  秉昆說:「早了肯定也不行。北京是首都,咱們爭不過。北京一給戶口,九頭牛也拉不回一個想去的人。南方開出的條件,咱們明擺著也滿足不了。」

  韓社長憤憤不平地說:「他們原本可都是咱們省裡市里的人!」

  秉昆說:「時代不同了,人才流動了呀!」

  「去咱們周邊省找找呢?」

  「我打聽過了,情況跟咱們省一樣。有技能有才藝的人一批接一批地往南方飛,除了省市政府機關單位的鐵飯碗,幾乎再沒什麼單位能留住大學生了。一般大學畢業生也進不了那些部門啊!原本捧著國企大廠鐵飯碗的工人,估計快捧不穩了……」

  韓社長沉默起來。

  秉昆說:「韓社長,要不你放我走吧。」

  韓社長正欲吸煙,擎著打火機將摁沒摁,瞪著他問:「也去南方?」

  秉昆苦笑道:「我還有老婆孩子另外三口呢,一無技能,二無才藝,我去南方能幹什麼呢?」

  「那你哪兒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