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曉聲 > 你在今天還在昨天 >  上一頁    下一頁
某種錯誤(1)


  三十六歲的女人,是妻子已經十一年了。婚後第二年生了個女兒。但丈夫希望她生的卻是兒子。於是這女人仿佛有了罪。在丈夫面前逆來順受,幾乎由妻子的身降低為婢女了。

  女兒還未滿周歲,丈夫進城打工去了。她所在的村並非一個窮村。人們只要勤勞,每家的小日子都能豐衣足食地過著。

  丈夫是因為嫌棄她和他們的女兒才離鄉的。

  這一點女人心裡十分清楚。

  女兒一歲半那一年的春節,丈夫回家過一次;女兒四歲那一年,丈夫第二次探家;女兒七歲那一年,丈夫在家裡住的日子最短,才十幾天。

  至今丈夫再沒回過家。

  起初還寄信回家,還寄錢回家;後來信寫得短了,錢數少了;再後來只能收到錢,收不到信了……

  終於,連錢也收不到了。

  這樣的事,在人世間是不少的呀。農村有,城市也有;中國有,外國也有。

  所以朋友講給我聽時,我並不特別往心裡去。

  女人和朋友沾點兒親,他對她的生活現狀挺關注。

  他接著講到的事,竟使我也成了關心那女人的一個人:

  她是一個省吃儉用的女人。一分也不亂花丈夫寄給她的錢。不僅小有積蓄,還蓋了兩架塑料棚,種時令菜蔬,每年收入也可以。她雇了一名外省的幫工,曾做過他三年半的女東家。

  丈夫第三次探家以後她雇的那幫工。他是一個流浪的打工者。有時也從城市流浪到農村,替別的農民種糧種菜。她是在縣裡的「勞力市場」上見到他的。詢問了他一番,覺得他怪憨厚老實的。她又是個有心的女人,向勞力資格登記處的人方方面面地詳細瞭解他。人家對她說只管放心地雇他。說他已經由這個「勞力市場」中介,被雇過數次了。沒有雇主對他不滿意的。

  登記表上,寫著那小夥子二十七歲,未婚。

  「二十七歲了怎麼還沒成家呢?」

  「這話問的,窮地方的人啊!就是為了掙點兒錢娶媳婦才離開家鄉的嘛!」

  於是她將他帶回村裡,帶回了自己家,騰空院子裡的倉房讓他住。

  小夥子是個盡職的人,責任心很強。將她家的兩架大棚當成自己家的一樣精心侍弄。她每年靠那兩架大棚所獲的收入自然更值得欣慰了。她也和氣地對待他,不當他是外人。

  當年春節前,小夥子要回家鄉去了。她大方地多給了他二百元工錢,還買了些東西送給他。

  他臨走問她:「東家,今年還雇我不?」

  她說:「當然雇呀。不過你可以和老父母多團圓些日子。只要你五月底前能回來,我保證不雇別人。」

  他走後,她想——這種關係,雇工哪有講什麼信用的?不可信他一過完春節就回來的話啊。他那麼問我,無非因為我多給了他二百元工錢和些東西,他表示滿意罷了。

  她決定一開春就到「勞力市場」去再雇個人。

  不料他初八就回到了她家裡。

  她問他為什麼回來得這麼急呀?

  他說有點兒信不過她的保證,怕她雇下別人。

  他說得老實。她聽得笑了。

  那一年菜蔬過剩,很不好賣。賣不是小夥子分內的事。她雇他時雙方面講明確的,他只負責大棚裡的菜蔬生長得好壞。但小夥子連他分外的事也主動承擔起來了。幸虧有他盡心盡力,那一年她的大棚沒虧損……

  她更不當他是外人了。遇什麼拿不定主意的事便願與他商議,聽聽他的看法。他也簡直將她的家當成自己的家了,眼裡總是有活兒。從早到晚幹這幹那,使她看著過意不去……

  她每每問他為什麼不知道累呀?

  他憨厚地笑笑說,從小就喜歡幹活兒。

  連她的女兒,也覺得他是除了媽媽外第二可親的人了。

  當年十一月份,她一想到往年過春節母女二人的寂寞,不免地憂上心頭,怨掛眉梢。

  有一天她終於忍不住,試探地問他留下來陪她母女過春節行不行?

  他猶豫片刻,坦率地說,那得允許他先回家鄉一次,將老父老母送到至親家去。他說否則他會覺得愧對父母,怕父母在春節喜慶的日子裡備感冷落。


學達書庫(xuges.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