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沒有失敗 最近,讀到一個名叫瓊·米爾斯的女作家的一篇文章《愛,在離婚之後》,我 一口氣讀了兩遍。很欽佩這位女作家懷著對愛的信心。對理解的追求,能那樣妥善。 那樣平心靜氣地處理自己在結束婚姻後的生活變遷。離婚終究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離婚的痛苦是最深刻的了。但是,瓊·米爾斯讓整個家庭在離婚之後又滋生出更高 尚的愛和更新的希望,這真是一種難得的好境界。 這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尤其是女人。在遭遇了家庭破滅。希望破滅的打擊之 後,男女雙方雖然一樣的被失敗所挫折,痛不堪言,會萎靡不振,會心灰意懶。無 論如何,對於任何人,家庭都是重要的,像心靈中的一根支柱,一旦斷裂,生活就 搖搖晃晃的仿佛沒有了重心,特別是女的一方,更不容易重新振作,因為,結了婚 的女人,往往會把自己的身心。生活以至生命整個地交給家庭,託付給家庭,依賴 著依靠著,像水乳交融一般,她們很難再有一個明確的獨立的自己。可以想像,面 對家庭的破裂,她們的絕望像面臨滅頂之災。所以,在爭執房子。財產。子女的時 候,她們最不肯放棄的是子女,以後的日子,她們只有更緊地依傍著子女。寄託於 子女,生活才有所慰藉。而那個名叫瓊·米爾斯的女作家與丈夫和子女們過了二十 二年平靜的生活之後,卻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一種兩難的境地在逼迫她必須做出 選擇:一方面,她熱愛家庭;另一方面,她感到自己在家庭中日復一日地消退。為 此,她決定離開家庭離開孩子,去尋找表現自己的生活方式——她在附近一個村子 裡租了一個小房間,這樣,她可以安靜地寫作,也便於兼顧著做母親的責任。一開 始,孩子們不理解她的選擇。她在出走以後,也時時地想念著孩子們,她這樣寫道: 「多年來,我一直準備著適應這個巨大的轉變。孩子們也像我們一樣需要時間來悲 痛。憤怒和接受現實。對愛的信心使我等待著他們理解。」她等到了。首先,她等 到了一個能夠按照自己意願生活的自己,同時,也等到了孩子們的理解:「你和爸 爸對生活的追求真的太不一樣了,我們真不明白,你們怎麼會在一起湊合這麼長時 間……」當然,孩子們的理解是基於瓊·米爾斯和丈夫友好地辦妥離婚這件事。他 們脫離了關係,能舒服自然地各行其是,保持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對生活的不同追求, 還能盡力地擔負起做父母的責任。這樣合情合理地對待離婚,便使得「破碎」的生 活在新的意義上又彌合出全新的形式和內容。瓊·米爾斯在五十歲以後,才由衷地 感到自己做成了一個新的女人。 我認為,瓊·米爾斯的故事是一個很好的啟示:不要為生活的失敗悲觀失望。 可以說,離婚不是失敗,生活沒有失敗,關鍵在於自己如何看待生活,如何對待生 活。做任何事都一樣,要求旗開得勝,這不現實,婚姻也如此。問題是,切切不可 把離婚的悲劇越演越烈,或者,使自己從一個悲劇走進另一個悲劇。在生活中,女 人比男人更容易扮演悲劇的角色,而且,她們常常在扮演著悲劇角色,自己卻不意 識到。我們不妨學學瓊·米爾斯的清醒和覺悟,學學她的勇敢和豁達,這樣,無論 遇到怎樣的生活變遷,都能保持自己,保持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