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武揭秘紅樓夢2

第21講 妙玉身世之謎(3)



  書裡寫道,賈母到了櫳翠庵,帶著劉姥姥,還有一撥小姐什麼的去了。妙玉就給賈母獻茶,用了一個什麼樣的茶具呢?是一個海棠花式的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鐘——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道具,現在我不細說。然後他一下筆我就非常驚歎,他怎麼寫的啊?先寫賈母說了一句話,賈母這句話很古怪,說我不吃六安茶。怪不怪? 曹雪芹多省事啊,他要傳達一個什麼信息?顯然,賈母跟妙玉的家庭,跟她的上一輩,還不僅是父母一輩,可能跟她爺爺奶奶一輩,曾經非常地熟悉。她知道妙玉家的待客習慣,在妙玉長輩在世的時候,妙玉那家人待客,總是要端出六安茶來,這已成待客的慣例。賈母她是賈府的老祖宗,妙玉是晚輩,她用不著客氣,所以曹雪芹不多廢話,就直接寫賈母說,我不吃六安茶。然後妙玉這個角色在第一次出場中也就第一回開口了,妙玉這句話也很簡潔,更妙,很厲害,她說,知道,這是老君眉。厲害不厲害?賈家和妙玉背後的那個家庭之間的關係,就點出來了。那家人過去跟賈家交往,老往外端六安茶,不合賈府人的口味,特別不合賈母的口味。而這一年妙玉她已經十八歲了,她父母雖然雙亡,家庭記憶還是有的,她老早就有防備,是不是啊?所以她立刻回答了兩個字,知道,然後告訴賈母,這是老君眉。妙玉也是軟頂,她不能對賈母話多,說你不吃六安茶,但這不是六安茶,不用換,這是老君眉,老君眉你得喝吧,老君眉這名稱含有祝壽的意思,你不能拒絕好意吧?賈母接過了茶,但賈母也很厲害,她就問是什麼水?懂得喝茶才有這種話,對不對?不懂得喝茶,她會這麼問嗎?作者把賈母寫得也很有性格,很會享受生活,享受到精緻入微的地步,這種人真的是品茶,不能叫喝茶,叫品茶。會品的不僅要挑剔茶葉,光說茶葉是老君眉沒有用,還要講究烹茶的用水,所以必須問是什麼水,如果水不合格,那麼茶葉合格了,也還是不能喝。妙玉就告訴她,是舊年蠲的雨水。過去烹茶時興把今年雨季那個雨水,拿罎子罐子接了,接了以後讓它澄清,清了以後把水潷出來,擱在專門的一種瓷器裡面,或者陶器裡面,埋在樹根底下,過了一年以後,再把它刨出來,然後用那個水烹茶,那才算是合格的水,現汲的井水是不行的。可能現在有人聽著覺得,哎喲,那個能喝嗎?咱們現在有自來水、礦泉水、太空水,陳舊的雨水怎麼能喝啊?但是一個時代一種講究,當時就認為舊年蠲的雨水是很高級的烹茶用水。賈母一聽,茶也對路水也合格,當然也就算了,就品那杯茶,喝去半盅。

  通過賈母和妙玉短短的兩次對話,我覺得,妙玉這個人物固然是一個藝術形象,但她是有生活原型的,否則作者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字來。我們不要忘記賈母的原型是康熙朝蘇州織造李煦的妹妹,現在書裡交代妙玉是蘇州人士,她的原型應該就是蘇州一個官宦人家的女兒。她父親的官職可能與茶葉的生產貿易稅收有關,所以她家對各種茶葉,以及烹茶用水還有茶具,都非常懂行,非常講究。管宮廷織品,並且還經常兼管鹽政的官員李煦,與同一地方管理茶政的官員之間,關係當然可以是非常密切的,兩家的家屬也會認識,禮尚往來。因此,前面寫僕人跟王夫人介紹妙玉的情況,她不等聽完就表了態,以及這裡寫賈母進了禪堂坐下,沒等接待者開口就宣稱不吃六安茶,就都不奇怪了。賈母的原型後來常住南京,之後王夫人成為她兒媳婦,一起住,但她們跟蘇州的親友保持著密切聯繫,與妙玉家是有來往的,用不著別人詳細介紹,她們知其根底。我認為,曹雪芹這樣寫,就是因為在真實的生活裡,有那麼一個蘇州的官宦人家,有那麼一個比他大幾歲的女性。我還特別注意到,六安茶和老君眉都是好茶,但六安茶——出產地在安徽六安——的特點是很本色,略有苦味。一個非豪門出身的靠科舉當上官兒的人,他和他的家人喜好喝六安茶,來了客人也往往敬六安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很自然的現象。但是生活中的李家曹家,到了書裡化為了史家賈家,他們是公侯的後代,世代簪纓,沒有什麼寒窗苦讀的感受,犯不上喝略帶苦味的六安茶來撫慰自己的心靈。他們愛喝的,是幾種每年特別要向皇帝進貢的香茶,那麼老君眉——產在洞庭湖的君山——形如銀針,味甘氣醇,當然就很符合他們的心理和舌喉的需求了。妙玉深知這些侯門貴族的講究,不獻六安茶而捧出老君眉,也就順理成章了。我覺得這樣的細節是很難憑空虛構的,應該是從生活的原生態裡提煉出來的,難為曹雪芹把這麼豐富的內涵,用如此簡潔的方式表達了出來。

  好,咱們接著往下看曹雪芹怎麼寫妙玉。妙玉跟賈母說完這麼兩句話之後,就懶得再去理賈母她們了。她是一個很高傲的人,對賈母不得不敷衍,但也懶得浪費更多的時間。她拉一拉寶釵和黛玉的衣襟,就把她們帶到東禪房旁邊的耳房,單請她們去喝梯己茶。賈寶玉照例要跟進去——賈寶玉這個人就是凡是女性的美好的活動,他一律要去紮堆,總少不了他,這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青春女性崇拜者。
  賈寶玉跟進去以後,《紅樓夢》裡面各古本寫法不一樣,有的說是黛玉和寶釵兩個人跟他說,你又趕來蹭茶吃,這裡並沒你的;有的說是三個人說的。如果算三個人說話,妙玉就又開了一次口,我把它算進去,算是妙玉第三次開口。這裡並沒你的,這句話可能就是妙玉說的,因為她是要單請林黛玉和薛寶釵品這個茶。然後正在這個時候,那邊賈母就喝得差不多了,而且大家都知道,賈母喝了半盅茶之後,就把剩下的半盅給劉姥姥喝了。當時妙玉也看見了,這個時候妙玉的僕人把這個成窯杯收回來了,妙玉就第四次開口,她命令那個僕人把成窯的茶杯就別收了,擱到外面去吧。這就是寫這個人潔癖,太過分地好清潔,而且用今天的觀點看,她歧視勞動人民,得被扣上這個帽子。估計她心裡說,如果光是賈母喝了,算了,洗乾淨點,洗仔細點,還能留著,結果讓劉姥姥喝了——劉姥姥可能農村生活條件也差,一口黃牙,她看了就彆扭——被劉姥姥喝了以後,洗了她都不要了,怎麼都不要了,這就是妙玉。我說曹雪芹珍愛妙玉這個人物,但並不等於說他不寫這個人物的缺點,實際上曹雪芹筆下的每一釵都是既有優點又有缺點的,還有說不清是優點還是缺點的性格特徵,她們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存在,攜帶著自己全部複雜的人性,走過自己的人生歷程。

  然後作者就寫道,妙玉招待林黛玉和薛寶釵,拿出非常珍貴的茶具,這個描寫非常誇張,有些描寫跟書裡前面描寫秦可卿的臥房真是差不多,太誇張了。她拿出一樣東西——這三個字很難寫,讀音也很怪,讀作「班袍甲」——這個東西不是瓷器,大體來說就是在葫蘆生長的時候,用一個模具把葫蘆套上,等葫蘆長大,把那個模具空間充滿之後,將模具拆開,葫蘆就長成了模具裡面要求長成的怪樣子;此外,這個東西還要經過另外一些精細的加工。書裡面說這個怪東西旁邊還有耳,杯上還刻著字,寫的是「晉王愷珍玩」,並且更誇張了,後面還有一行小字,內容是「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於秘府」。大家知道,王愷是晉朝的大富豪,收藏各種名貴東西的人,這個東西還被王愷收藏過,而且還有人做證,有一個宋朝人做證,元豐五年——元豐五年是宋朝的一個年號,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不是別的蘇軾,就是出生於眉山的蘇軾,就是蘇東坡——還見於秘府。這個很誇張,實際上這個描寫是從生活的原型昇華為藝術的創造,他誇張得非常過度,因為你要是去問文物專家,他們會告訴你,這種用葫蘆做成的飲具,用模具強迫葫蘆長成怪樣子,這種做法是在康熙年間才有的,是清朝康熙朝以後才流行的,根本很難找到證據證明晉朝或者宋朝有這種東西,但他就愣這麼寫,這就是他藝術上的發揮了。這個怪器皿妙玉就用來給薛寶釵斟了茶,請薛寶釵品。另外一個飲具也是奇珍,也是三個字的名字,最後一個字,上面一個「喬」下面一個「器皿」的「皿」,讀作「點西橋」。有的版本第一個字不是「斑點」的「點」而是「桃杏」的「杏」,這個東西的名字在版本學上有爭議,我現在不細說,總歸也是一個非常珍貴的東西,是用犀牛角做的,她用來給林黛玉品茶。

  那麼這個時候,賈寶玉就看她拿什麼給自己品茶,這個也是所有《紅樓夢》研究者最感興趣的一個問題,就是他們發現曹雪芹怎麼寫的呢?妙玉就把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綠玉鬥,拿來給寶玉品茶。什麼叫綠玉鬥?就是用綠色的玉製作的,形狀像過去量米的鬥——當然縮小了很多倍,可以拿在手中使用——妙玉就拿這個給他品茶。因為這個是前番妙玉自己常日吃茶用過的,所以引起很多讀者的浮想聯翩,是吧?我將在下面再去跟你一起詳細探討這個問題。這時妙玉就要第五次開口了,因為賈寶玉首先抗議了,賈寶玉說,常言世法平等,她們就用這樣的古玩奇珍,我就用這個俗器了?妙玉就回答他說,這是俗器?不是我說狂話,只怕你家裡,未必找得出這麼一個俗器來呢!這就是妙玉的性格,「不是我說狂話」,她其實就是說狂話,她這個人一句比一句狂,對吧?曹雪芹寫到這兒,她說的話,總共一百字都沒到,這人物就活了,就是這麼一個人,就這麼個性格。然後她看大家喝得高興,就又尋出一個東西,這個太誇張了,很難復原這個東西,叫做九曲十八環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的一個大海(書裡的寫法是上面一個「台」,下面一個「皿」)。這個你想想,我不掰開細說,一個湘妃竹竹根整雕的,這是什麼東西!然後她就拿著這個東西,笑著對賈寶玉說,就剩下這一個,你可吃得了這一海?賈寶玉有點傻帽兒,說我吃得了。妙玉就笑道——這是妙玉第七次說話——說你雖吃得了,也沒這些茶糟蹋,你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驢了!這個話好厲害,我每次看到這兒以後,都特別慚愧,因為我喝茶,老是大茶缸子,一缸子一缸子喝,按妙玉的標準,咱們都別喝了,只能喝一杯,小口喝一點,一杯為品,二杯就是解渴的蠢物,三杯的話,不重複了,很難聽,但是妙玉就說出來了,而且說你吃這一海更成個什麼,因為這一海比三杯還多。這就是妙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下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