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淩力 > 暮鼓晨鐘·少年康熙 | 上頁 下頁 | |
後記 | |
|
|
《暮鼓晨鐘——少年康熙》的書稿終於完成了,我不由松了口氣。 八年前,《少年天子》初稿完成的時候,原分兩卷,上卷《高處不勝寒》,下卷《青山遮不住》。上卷寫順治皇帝,下卷寫康熙皇帝初政,父子兩代少年天子。遵從出版社意見,先著力修改《高處不勝寒》,《青山遮不住》就放下了。 1986年,上卷在《長篇小說》期刊上發表,出版社召開了作品討論會,會上評論界的朋友提出:《高處不勝寒》本身已經是一個相當完整的作品,建議獨立成書,就以《少年天子》作書名,少年康熙的事,以後再說。我覺得很有道理,就接受了。這樣,長篇歷史小說《少年天子》就先問世了。 作為姊妹篇的《暮鼓晨鐘——少年康熙》,卻遲到了六年。 因為我有了新的想法。 當初,完成《星星草》的創作後,我作為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波瀾激蕩的清代歷史。於是,寫康熙皇帝成了我的心願。隨著不斷地收集、整理、閱讀、研究史料,我越來越感到這題材的強大吸引力,也越來越意識到沒有宏大的規模就不足以表現它。我甚至擔心,傾我一生之力,是否能夠完成。 因為,要表現的雖然是康熙皇帝這個人,實際上要寫的卻是整整一個時代。 是明末清初的那個時代。 是有清一代。 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第三個黃金時代。 是中國延續了三千年的封建君主制時代。 大題目,難題目。任重而道遠。 不管是不是「不自量力」,既然著手,就幹下去,不復顧及後果了。 因為我實在很喜歡寫歷史小說、很想寫康熙。 所以,在完成《少年天子》以後,沒有立刻接下去寫少年康熙,而是轉向了在歷史時序上比《少年天子》早二十多年的、反映明末清初社會動盪的《傾城傾國》,並有意識地從《少年天子》向前作了延伸,使《傾城傾國》的時間和人物與《少年天子》有了某些銜接。 現在,《暮鼓晨鐘——少年康熙》出書,就可以同以上兩部並稱為長篇系列歷史小說的前三部。 按歷史時序,它們是:《傾城傾國》《少年天子》《暮鼓晨鐘——少年康熙》。 長篇系列的總題目,曾想用《康熙皇帝》《康熙大帝》等等。但這書名已經很多,小說、回憶錄、電視劇都採用過,再說,它也容易限制作品的發揮。斟酌再三,我選擇了一個較有亮色的書名《百年輝煌》。 「百年」,從《傾城傾國》的大明崇禎年,到大清康熙末年,整整一個世紀。 「輝煌」的意義,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固然,康熙皇帝玄燁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有作為的皇帝之一,是位成功的政治家、偉大的君主,他的一生用「輝煌」來形容,也許並不過分。 接觸了大量的史料之後,才懂得「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這句話的含義。除了春秋戰國、三國、五胡十六國、五代十國這些顯而易見的數十年、數百年的大戰亂,除了秦、漢、唐、宋、元、明、清等大一統時改朝換代之際的動亂,就是各朝各代自身的內戰、邊患也是數不勝數的。但凡戰火燃起,首先跌入水深火熱中的,就是平頭百姓、芸芸眾生。殘暴是那種時代的特徵。 就以明末清初的那場大動亂來說,清軍、明軍、農民軍都公開地肆行暴虐、殺戮搶劫,在他們爭奪天下的戰爭中,多少小民家破人亡。尤其是他們殺過來殺過去的那些拉鋸戰區,情況就更慘。 廣東新會被圍之初,城門將閉,鄉下求人城避難者數百人,縣令不許,守城軍頭目說:「這是圍城緊急時的十日糧啊!」便開門納之。城圍八個月,糧草盡後,將士果然殺人以食,所食近萬人。有一家數口被食者,事定後遇守者於道,遽跪拜不已,守者怪而潔之,答曰:「我父母妻子俱葬公腹中,家無墳墓,清明節近矣,得不望公一拜乎?」一旦城破,勝利者的大屠殺就更加殘暴,《揚州十日記》真實地記載了八十萬揚州平民死于屠城的令人觸目驚心的經歷。倖存者每每感歎「小民不如草」、祈願「甯作太平犬,不為亂世人」,實在是很可以理解、很應該同情的了。 由此可以推想歷代的戰亂,絕不在這以下。曹孟德《蒿裡行》裡所描述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的情景,著實「念之斷人腸」!而康熙,加上雍正、乾隆,他們祖孫三代皇帝,以「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為座右銘,醫治戰爭浩劫遺留下來的創傷,努力實現中國傳統文化長期提倡和頌揚的仁政,給中國平民百姓帶來了近一個半世紀的和平與繁榮。這可算得一件「輝煌」吧?下面,我想引用柏楊先生在《中國人史綱》中的一段話:站在當時的民族感情上,由漢人組成的明王朝的覆亡,使人悲痛。但站在中國歷史的高峰回顧鳥瞰,我們慶聿它的覆亡。明王朝本世紀(十七)的疆域已萎縮到三百余萬方公里,而仍繼續不斷萎縮,內政的改革根本無望,只有越變越壞。如果拖下去,拖到十九世紀,跟東侵的西洋列強相遇,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中國會被瓜分,中國人會成為另一個喪失國士的猶太民族,而且因為沒有猶太人那種強烈的宗教感情作為向心力的緣故,將永遠不能複國。至少,注意一點,二十世紀清王朝一再割地之後(總共割掉了一百五十余萬方公里),中國仍有一千一百四十萬方公里,比明王朝要大三倍,使中國具有翻身的憑藉。 我認為,這是康熙的另一件「輝煌」。 當然,完成這輝煌事業的不只是康熙一個人。他繼承了其父順治皇帝乃至其祖父皇太極、其曾祖父努爾哈赤的雄心壯志和創業精神,又為其子雍正、其孫乾隆奠定了國基,鋪平了道路。何況,完成這大一統富國強兵事業的不只是皇帝,也不只是王公大臣官吏將士,即便是站在對立面的三藩、臺灣鄭氏、準噶爾蒙古噶爾丹等等,也是參與者,他們共同創造了歷史,創造了輝煌。 但,誰能否認在那個封建君主時代,康熙作為大清皇帝所具有的決定性的作用呢?有人定義英雄是人類社會中活動的天才,而軍事政治的天才,則透過外表之身體之動作、意志之感召力與鼓舞力,使得「鳳不及棲,龍不暇伏,谷無幽蘭,嶺無停菊,風行草偃,當者披靡」,以顯其生命的光彩與風姿。他們是「天地靈氣自然之流露,恒可遇而不可求」。 我以為,康熙同樣具有懾人的光彩和豁達大度的機敏。 但由於封建社會的禁錮,很難從史料裡看到至高無上的皇帝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真實面目,很難瞭解他們的音容笑貌,性格愛好。因此,還原並進一步挖掘這樣一個皇帝的性情、心理、道德觀念、性格魅力等等,就成為一件極具吸引力的事情。於是,我也就陷了進去,難以自拔了。 清代發展到乾隆初年,到達黃金時代的頂峰,最為強大和繁榮。那確是一種輝煌。那是在前輩苦心經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輝煌。比較之下,我更讚歎無中生有、從艱難困苦中開創新局面的輝煌。也就是說,奮鬥的成果固然令人讚美,而奮鬥本身則更為輝煌。把系列的總標題名為《百年輝煌》,用意在此。 康熙一生的事業,如果羅列起來,又是一大篇,就不必贅述了。但我將沿著康熙走過的路,繼續寫下去:平定三藩、治河南巡、三次親征,直至他的晚年。我不能確定還要寫多少,只要還能寫,我會很努力的。 說了這麼許多,也不知有沒有把意思說清楚。雖為後記,其實又是序言,我自己找來的緊箍帽,從此就戴定了。 命也如此,又何憾焉! 淩力 1992年11月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