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穿越·宮闈 > 大唐尋情記 | 上頁 下頁 |
一一五 |
|
如坐針氈地坐了兩個多時辰,管事太監終於一路小跑著進殿。 「世民如何?」李淵急著問。 「秦王殿下已經回到仁智宮,正在殿外候旨。」太監跪伏在地,因為跑的急了,差點撲倒,「依老奴看來,秦王殿下雖然傷重,但沒有性命之憂,老奴這先給皇上道個喜,皇上洪福,秦王殿下無恙啊。」 李淵一聽李世民性命無礙,登時放下心來,大聲道,「快宣快宣,找兩個人攙扶著,進殿免跪拜!」 沒有生命危險就好,這個兒子多年征戰,所負傷勢大小無數,只要有一口氣在,他就一定能恢復過來。外人只道李世民沉穩善守,常常令敵人不攻自破,但少人知道他性格強韌,為了達到一個目標,可以失敗多次仍然謀劃不止,那種毅力,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地。 李淵從龍椅上站起,來回踱步,雖然知道從宮外進殿路徑不近,世民身上又有傷,但還是覺得時間過得很慢,似等了好久,才聽到腳步聲似的。只感覺世民腳步滯澀,果然是帶傷之態。 「叩見父皇,讓父皇受驚了。」李世民進殿,雖得聖喻,可不跪拜,卻還是深施一禮,牽動肩膀的箭傷再度裂開,鮮血直流。 李淵看見,立即大驚道,「世民,你這傷的不清啊。來人,快宣太醫。給秦王看座。」 李世民微笑道,「父皇不必擔憂,皮外傷而已。而且箭上雖有劇毒,好在兒臣的屬下有一位使毒聖手此次隨行狩獵,他立即剜去兒臣傷處肌膚,拔除毒氣,所以並不妨事。」 「還有毒嗎?」李淵驚問,「果真沒有事了嗎?」 「餘毒不多,修養些時日就好了。」李世民道,「我想這些刺客是有備而來,是要置兒臣于死地的,不然箭只是不可能有毒。」 李淵拍案而起,「真是無法無天!居然光天化日之下,行刺皇子,可曾有活口,問過話了嗎?」 李世民苦笑搖頭,「一百刺客全部伏誅,竟無一個活口,兒臣地兵士也損傷七十有餘。不過,並非兒臣斬盡殺絕,而是所有被捉刺客都立即自盡,兒臣無能,沒能得到一絲半點的內情。」 「不,這不怪你。」李淵一揮手,「原來還是訓練的死士嗎?看來此事是提前謀劃好的啊。可是為什麼要針對於你呢?」 李世民垂首不語,半天才道,「這麼多年來,兒臣代父皇南征北戰,得罪的人不在少數,所以具體是誰,兒臣也不清楚。但——」 「有什麼猜測,但講無妨。」李淵看出李世民在猶豫,連忙說道。 「兒臣沒有什麼猜測,如果這件真的行刺成功,只怕沒有人保護父皇了。」李世民意有所指的道。 第二十章 辜負 難道是建成? 聽了李世民的話,李淵腦海中冒出疑問,又聯繫到楊文幹之事,心中的疑問越來越深,到後來形成了一種憤怒,恨不得把逆子拉到殿前,狠狠鞭打一頓,問他已經得到太子之位,就那麼等不得嗎? 「父皇可還有什麼煩心事?」李世民明知父皇是得到了從慶州而來的消息,所以才煩惱,但父皇既然還沒有說,他也只好假作不知。 李淵猶豫了下,然後屏退左右,悄悄把楊文幹的事情說了。 李世民略略露出點驚訝的表情,然後拖著傷體跪倒在地道,「父皇,此事事關重大,還請父皇不要過早斷定是我大哥所為。」 李淵拂然道,「證據確鑿,他簡直——簡直——」說到一半,氣得發抖,再說不出話來了。 「父皇,恕兒臣直言。就算此事是真的,恐怕也是我大哥一時糊塗,今天兒臣斗膽求情,此事不管如何了結,請饒我大哥不死。」說著,重重磕頭。 李淵連忙上前扶起李世民,見他血灑金階,生怕他傷勢嚴重,忙道,「此事容後再議,快起來,先說說要怎麼了結這樁事情再說。」 「自然是平定,而且事情不要鬧大……」李世民沉吟一下道,其實心裡早有打算,「慶州都督楊文幹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只要父皇派一員得力幹將,此事很快就能解決。」 李淵聽李世民這麼說,心中放鬆不少,忙道,「逆子違天,我應該親自教訓,但為父年事已高。況且恐父子對陣,惹天下人恥笑,不知我兒可否代父出征。我兒乃天策上將,古今未有之帥才,一定可以很快平息此事的。」 李世民早知道李淵要讓他出征平叛,他也願意重上沙場,而且他估計到楊文幹根本不成氣候,此事功大。但卻無需費力,實在是一件好功勞。但他不能輕易就答應。否則父皇還是把他看成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小卒,需要的時候就拿來用,之後就屢次食言,還要猜忌不已,實在很令人其意難平。 再說。他不想大哥為此事送命,儘管大哥是他登位的最大障礙,但他們兄弟間感情一向不錯,如果不是因為父皇出爾反爾,優柔寡斷,兩人之間也到不了這你死我活的地步。非到萬不得已,他不想傷了大哥的性命。 想到這兒。連忙又跪下道,「父皇,請聽兒臣一言。此事雖然性質惡劣,涉屬謀反大罪,但父皇先不宜動刀兵。」 「依你之見如何呢?」看到李世民雖然皮外傷嚴重。但性命無恙,李淵也鎮定了下來。 「依兒臣之見,此事宜先文定,如果不行,才以武定之。」李世民胸有成竹,但還是假裝沉吟了一下道。 「如何文定?世民你就快說吧。」李淵急道。 「先以其他理由招見太子。看他如何反應。」李世民慢悠悠地道。「如果他前來請罪,父皇可以考慮饒了我大哥一命。此事就以其他理由隱瞞下來,免得市井民間,突厥之夫以為我大唐父子相殘,引為笑談。」 「然後呢?」 「然後傳楊文幹覲見,看他是否前來。如果來,那時亂黨群龍無首,不用動刀兵,此事就能平息。如果他不來,父皇再派人平亂,名正言順,民心所向,這才是最好的辦法呀。」 一番話說得李淵頻頻點頭,第二次扶起李世民道,「好,就依我兒之意。不過,萬一非要武定不可,兒臣一定要為父皇分憂啊。」他為了表示親切,都叫開「我兒」了。 李世民苦笑一聲,「父皇有所差遣,兒臣莫敢不從,可惜兒臣無能,被幾個小小刺客傷了膀子,只怕一時半會兒無法上陣。父皇恕罪,還是另派大將前去。我大唐能人濟濟,父皇隨便差遣一人,即可辦好此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