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穿越·宮闈 > 圖南志 | 上頁 下頁 |
一四一 |
|
綏王和韋宣此舉一出,已經破裂的聯盟幾個頭領坐不住了,相約在沁州見面,商議了大半個月,各人的臉色都不相同,卻仍以聯盟的名義邀請昭王駕臨潞州議事。 這個臨時聯盟,是在外寇入侵的緊急關口各派使者聯絡締結而成,各方首腦除去在盟書上用印之外,並沒見面。這次他們一起邀請東應往潞州議事,昭王府的臣屬難免擔心別生變故。 東應對諸臣的擔憂卻不以為意,當即應諾必定赴約。李太后這幾年與瑞羽聚少離多,反而與東應日常相見,聽說他要親自前往潞州,不禁皺眉,「千金之子,不立危牆之下。叛臣賊子居心巨測,約請你去潞州,未必沒有歹意,若是果真有變,你豈不危險?」 東應微微一笑,道:「如今北面有姑姑和薛公的三十萬精兵列陣於前,東面有太婆坐鎮,王府治下政通人和。我若有不測,河東諸藩鎮頃刻之間就將化為商粉,他們怎敢有欺天之膽?」 李太后歎道:「五郎,你不知人心之惡,貪欲熾念之下,有很多人就算明知難免粉身碎骨,也會心存僥倖兵行險著的。」 東應一直在李太后面前很乖順,雖然他已經行冠禮,她卻仍然習慣叫他「小五」, 直至前次從瑞羽違逆之事中窺出一絲玄妙,她才恍然大悟,從此不再將他只當成膝下承歡的重孫兒輩,而是稱他一聲「五郎」。 東應如何察覺不出李太后近曰對他的態度微妙,可人生至此,許多以往極力遮掩的事,都已經隨著年齡的增長、局勢的變化而顯露再也不可能像從前那樣。好在祖孫三代休戚與共,雖有裂痕,卻也不影響大局,他的心境雖然變化了,但表面的禮節仍能維持過往的恭敬尊崇。 此時聽到她對自己的關切之語,便笑了一笑,道:「太婆真的不必擔心。若我所料不差,袁天師他們此次邀我前往,其實是想仗著聯盟的一分交情,趁還有些底氣的時候給自己討個好的前程。」 李太后一愣,問道:「天下大勢,已經歸於我府了?」 東應微微側首,躊躇滿志,笑而不語。 六月,昭王與袁天師、陳李師、太原王以及河東諸藩會於潞州。一隊由襄樊輾轉流離而來的京都災民也進入了潞州,聽聞昭王王駕在此,便遞渴求見,自稱是京都舊臣。東應正與袁天師等人聯席共話,收渴之後卻不知具渴者究竟何人,疑惑召見。來人垂淚,「殿下不記得奴才了?奴才乃是先帝身邊的小黃門賴通。昔日殿下入清涼閣與先帝手談,奴才曾經侍奉過。」 東應思索片刻,才依稀記起,驚問:「你為先帝近侍,聽聞當日安氏軾君,盡誅宮中有品位的宦官,何以你竟能逃脫大難?」 賴通見他不信,叩首痛哭,「殿下有所不知,奴才雖為先帝近侍,卻聲名不顯,安氏並不以我等小奴為意,故此得脫大難。亂事初起之時,陛下據守內宮,詔令各地勤王,本以為勤王之師一到便能逃脫大難,豈料孫建仁那狗賊欺陛下仁慈,居然私通安氏,趁夜偷偷打開宮門,引叛兵入內……」 東應頓足大怒,咬牙道:「他日王師西入京都,孤定將此賊千刀萬剮,替皇叔報仇雪恨!」 「殿下有此心意,也不枉先帝對殿下的愛護和器重。」賴通硬咽道,「殿下,先帝當日見事不諧,曾有遺詔交與奴才,令奴才趁亂出宮,尋機前往齊青,拜見太后娘娘和兩位殿下。只是路途艱難險阻,奴才身負重任,不敢輕信他人,只得一人流離於外,直至今日才混在京都的逃難人群裡輾轉到此。奴才延宕多時才尋到殿下,有負先帝所托,死罪,死罪!」 東應上前扶起他,溫聲道:「天下大亂,路途不通,你是宮監,又無人護送,此過不在你。何況你這一身憔悴,也是歷盡了苦楚。」頓了頓,又問,「皇叔當日遺詔有何吩咐?孤一定戮力達成皇叔所願。」 賴通抖抖索索地從懷裡取出一枚寸二見方的白玉印章來,抹了把眼淚,捧到東應面前,道:「陛下當日口詔,他大行之後,即以天子行璽為證,使殿下承皇統,立為天子,剿平亂賊,澄清玉宇,還我唐氏江山清明!」 堂中諸人連東應在內,望著賴通手中所捧印璽皆目瞪口呆。過了一會兒,太原王吞了一口口水,疑問道:「先帝既立昭王殿下為皇統,為何不是用傳國玉璽手書遺詔?或者乾脆使中官將傳國玉璽送出來?」 賴通瞪了他一眼,哼道:「傳國玉璽關係重大,自有掌璽侍官掌管,等閒不得動用,一動便要走漏風聲,至於將傳國玉璽盜出宮的話,更是玩笑!何況當日臨危事急,變生肘腋,陛下哪來時間再手書遺詔?只能解下隨身所帶行璽為信,使奴牌投東而來!」 先帝唐陽林遺詔,令昭王繼承皇統登基為帝的消息傳出,天下震動。 有疑者,有信者,有將信將疑者。但此時天下大亂已近十年,人心思安,東應本就身負故唐舊臣大望,這份詔令不管是真是假,都給了有意擁立他的人一個名正言順的行事準則。 斯時瑞羽擁強兵三十余萬,帳下善戰之將近百,擁北疆,鎮河東,鋒指夏綏,威淩關中;昭王經營疆域數萬里,幕府精幹之士雲集,各府縣藏百萬精壯勇士,存足供數年災患之財,踞齊青,坐河南,鞭策湘鄂,雄視天下,羽翼豐滿,大勢已成,無可擋者。 河東、河中、湘鄂諸地傳檄即定,甚至遠在西南有關中阻隔的南方諸鎮亦千里遣使來書,奉東應為正朔。 自此,憧關以外萬里江山盡歸一統。安氏偽朝外有西寇,內有禍亂,縮踞關中,雖然沒有即刻崩塌,卻已是苟延殘喘。 瑞羽與東應自避開京都,至今未至十年,便已經創下了當真天下無人能及的雄厚根基,淩于青雲之上。對於至尊之位,他們再也不必像當年那般處處掣肘,想得、能得,卻不敢得。 昭王持先帝遺詔監國政,由欽天監擇定佳日,定於九月十八日在東京洛陽宮登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