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穿越·宮闈 > 春鶯囀 | 上頁 下頁
三一


  早有家人等候在這裡,見到姚嫣來到,迎接上前。

  令她喜出望外的是,她的母親鄭氏竟也在這裡。

  「阿母!」她心中一陣欣喜,如小雀一般上前撲入母親的懷抱。

  鄭氏笑眯眯地擁著女兒,道:「一路可累壞了?」

  姚嫣搖頭笑笑。

  鄭氏看著女兒,拉起她的手,笑意盈盈地同她坐到自己的車上。姚嫣將目光四顧,見這車內寬敞,菱錦為帷,都是在潁川家中不曾用過的。外面的車夫驅車緩緩走起,四角的香囊芬芳暗送。

  一路上,兩人說了許多話,從潁川到京城,無所不包。姚嫣靠在母親身邊,見車將入城,眼睛不斷透過半啟的帷簾往車外望去。只見城牆青灰的磚石已經遮住了視野,寬敞的大道上愈發熱鬧,熙熙攘攘,車子也越走越慢,車夫不斷得吆喝路人讓開。

  忽然,一陣熱鬧的聲音傳來,姚嫣望去,不遠處又是一隊出遊的貴胄,陣勢比之前看到的更大,有馬有車,僕從裡還有持花的侍童。

  「如今正是京中各家游苑踏春之際。」鄭氏的聲音在她耳畔緩緩響起。姚嫣回頭,鄭氏看著她,唇含淺笑,「過些日子阿嫣也會去的。」

  姚嫣抿唇微笑,溫順地偎入母親懷中。

  「可記得李氏姊妹?」鄭氏撫著她的頭道。

  「李珠和李瓊?」姚嫣一喜。這兩人是她少時玩得極好的人,兩年前,她們的父親來京中任職,便分開了。

  鄭氏頷首,笑道:「如今她們家宅離我們不遠,近來常常往來,我昨日約了吳夫人攜她們姊妹下晝來敘。」

  姚嫣心情舒暢,望向車外,只覺風景無限。

  鄭氏本是京城人士,對京中風尚頗有心得。由此,姚嫣的父親雖剛從地方調來,家宅中的一應用具陳設卻毫無土俚之氣。

  姚嫣的閨房更是陳設精細,連來探望的李氏姊妹亦讚歎不已。

  「這博山爐可是刻著少府的印呢。」李瓊看著姚嫣妝台旁的一隻香爐,咋舌道。

  李珠也去看,片刻,抬頭對姚嫣笑道:「阿嫣可記得,我等第一次見到少府制的博山爐,還是在馥之姊那裡。」

  姚嫣微微一怔,片刻,微笑頷首,輕聲道:「正是。」

  姚馥之,姚嫣的堂姊,大伯姚陵的獨女。

  姚嫣的父親姚征在家中排行第三,性格沉默,雖官至太守,卻從不常被人提起。世人愛殊才,提到姚氏,說的總是她的大伯姚陵。

  姚陵字伯孝,自幼聰穎過人,五歲便作詩成名。他素有才情,又兼生性灑脫,曾遊歷天下,結交名士無數,其賢名遠播一時。

  姚嫣對這位大伯並無多少印象,卻知道那是個俊雅的人。母親也說過,姚陵形貌堪為上品。

  可惜,在姚嫣九歲的時候,姚陵與妻甄氏乘船渡河,遇大浪而雙雙仙去。只留下一個與姚嫣同歲的女兒姚馥之,後來經祖母准許,跟了四叔姚虔生活。姚虔為人寡淡不羈,姚馥之跟了他以後,便很少再出現在眾人面前了。據說,她拜在了一名方士門下清修,很少回來。

  父親來京中為官頗有根由,姚嫣並非一無所知。

  士族自前朝興起,幾經興亡,如今遍數天下士族,潁川當首屈一指。姚氏在潁川不算最旺,卻歷史最久,根基也最深。

  若論淵源,姚氏在潁川已有幾百年,族譜上則更是豐厚,元始可追溯至舜帝姚重華。歷朝以來,姚氏為官者眾多,還出過好些位列三公的重臣,雖未嘗權勢滔天,卻也不曾凋敝零落。衛朝亂時,姚氏曾聯合潁川各家豪強割據一方,卻深諳時勢,歸順王氏。後來王氏得了天下,姚氏也在潁川和朝中博得了非常的人望,卻忽然沉默起來。百餘年間,雖朝廷多有恩詔,姚氏往京中為官者卻不過一二十人。

  這般韜光養晦的做法,道理不需細說,看看開國時,那些炙手可熱的人如今何在便可知道。

  但天下承平已久,姚氏多年來卻建樹無多。雖有積累下的大宗田產,家業也頗為富足,但看著別的士族日漸壯大,新帝方即位,正是用人之時,族中出仕的議論日益高漲起來。去年,禦史中丞姚謂告老還鄉,臨退前向皇帝舉薦了姚嫣的父親,琅琊太守姚征。沒想到,皇帝竟恩眷大開,詔姚征入京做了尚書。

  此事在潁川熱議一時,人人都歎,姚氏到底並非只有姚陵。

  任命父親為尚書的詔令到達時,正是臨近年節之際,姚氏族人都回到潁川齊聚。她家日日都坐滿了登門道賀的親眷。

  除夕家宴上,父親攜他們一家向祖母拜禮時,祖母特地讓他們上前,問過姚征夫婦一些話,又笑吟吟地拉過姚嫣和兄長,將他們仔細地看。那時,姚嫣第一次站在那麼多人面前,卻一點兒也不害怕。她望著祖母,唇邊綻放的笑意甜美而矜持,安然接受著周圍讚歎、羡慕或妒忌的目光。

  問到姚嫣年紀時,祖母像想起什麼,突然道:「馥之如今也該十七了吧?」

  那一瞬,姚嫣感到旁邊的議論聲一下低了許多。

  「正是。馥之只大阿嫣三日呢。」旁邊一位嬸婆笑著答道。

  「哦!」祖母點頭。

  「祖母,阿嫣四月出生,尚未滿十七。」姚嫣沒有理會旁人的心思,面上笑意更濃,聲聲婉轉。

  或許如果大伯尚在,姚謂向皇帝舉薦的便不會是姚征,姚嫣也不會來到京城。可畢竟就像母親說的那樣,世事總是難料。姚陵名聲卓著,其光芒足以掩蓋眾多兄弟,連同他的女兒也備受祖母愛護。

  但如今,姚陵早已不在,四叔姚虔據說染了疾,姚馥之留在太行山中照顧他,年節也不回來。當此之際,姚嫣一家卻站在了姚氏最光亮的地方,她也再不會是幼時那個總被人期望「要像馥之姊」的小童了。

  「說到馥之姊,許久未見她,如今可是嫁人了?」李瓊將博山爐放下,向姚嫣問道。

  姚嫣搖頭,「未曾。」

  李氏姊妹一訝,「為何?」

  「我也不甚清楚。」姚嫣將鏡臺打開,隨手撥弄撥弄匣中的珠玉,微笑道,「聽說她似是要清修,暫不論嫁呢。」

  李珠與妹妹相覷一眼,點頭,「如此。」說著,掩口笑笑,「不說她。我和瓊及笄時可都定親了,卻不知阿嫣定了誰人?」

  姚嫣臉上一紅,片刻,彎彎嘴角,「我也未曾定下。」

  「未曾?」二人看著她,似覺得不可思議。李珠道:「可阿嫣都快十七了。」

  姚嫣笑笑,「婚姻之事全憑父母做主,我阿母想是捨不得我呢。」

  「哦……」李氏姊妹若有所思地頷首。姚嫣卻不等她們再問下去,笑吟吟地說要送她們些東西,帶她們去看從潁川帶來的絹縞。

  三人又熱鬧起來,笑語複溢滿室中,

  姚嫣的心思卻一直停在了剛才說的話上。李氏姊妹臉上的疑惑她何嘗未見,便是心中也常有思慮。因為族中到這般年齡還未定親的,除了姚馥之,便只有姚嫣了。

  也並非沒有好人家來提親。姚嫣的父親雖不出眾,卻也是嫡室之子,又官至太守,潁川的其他大家如杜氏、謝氏都早有人來問詢。可是母親鄭氏似乎都不大喜歡,父親在家中又對母親甚為遵從,姚嫣的婚事便一直未決。

  鄭氏出身京城世家,當年憑父母之意,千里迢迢嫁到了潁川。不過,潁川士族一向認為別處女子教養不如本地,鄭氏嫁來,曾頗有不順,直到生下姚嫣的兄長姚鵬才漸漸適應。姚嫣長成以後,鄭氏就將自己這段經歷告訴她,並對她說,女子嫁人須有計較。潁川素重禮教,婦女頗有賢名。同是士族,外地女子嫁來要受壓抑,而潁川之女嫁出去卻會備受尊崇。

  姚嫣想起方才在車上,鄭氏跟她提到了好些大家,備述其中未婚之子。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