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一隻繡花鞋 | 上頁 下頁
五八


  臨行前,龍飛和李副部長對於他這趟旅遊進行了周密的安排。他們決定引蛇出洞,跟蹤追擊,深入虎穴,想斬斷PP組織在大陸的間諜網。此時龍飛見那特務上了到五臺山的旅遊車,猜測到PP組織頭子一定潛伏在五臺山,或是在五臺山有他們的秘密據點。他看到特務沒有發覺他,感到勝利在望,不由得添了幾分欣慰。

  旅遊車沿著馬路慢慢進入五臺山區,開始在蜿蜒的山路顛簸。車內只有幾位旅客,有兩對青年男女一路上喋喋不休,還有個農民在數著籃子裡的雞蛋。

  霧愈來愈大,旅遊車在霧中徐行,司機若稍不留意,旅遊車就有可能跌人萬丈深淵,葬身穀底,五步之外什麼也看不見。一個遊客說:「去年也是這個時候,有一輛從北京開來的旅遊車從這裡栽了下去,結果有7人死亡,2O人受傷。」

  這時,旅遊車猛地刹車,有人伸出腦袋一看,原來在旅遊車前的路上,有幾隻灰色的野鴿子正悠然嬉戲,旁若無人。

  旅遊車又往前開去,忽然峰迴路轉,眼前出現了一塊小小的開闊地,白塔巍峨、寺院林立的台懷鎮到了,舉世聞名的佛教聖地五臺山,呈現在龍飛眼前。此時,五彩錦緞般的晚霞,正張掛在峽谷後面的山脊上。寺院鍍上了金色的邊緣,一些林木隱進了藍色的陰影裡,被時光剝落輝煌的朱梁畫棟間,繞著一對對遲去的燕子,無憂無慮地飛戲追逐。亭台、樓閣、殿簷、牆壁、石刻、木雕、彩繪、古井,都能講述出各種佛經故事;攀附在石縫間的野蘭、青藤、迎春都顯示著這裡生機勃勃的過去,不知從哪裡響起了陣陣鐘聲,悠遠、沉重、緩慢……逐漸消失在油畫般的白樺林中,有頭黃白相間的奶牛慢吞吞地嚼著青草……

  五臺山由五座頂如平臺站立環抱的山峰組成,五座山峰以台定名,東台望海峰,西台掛月峰,南台錦繡峰,北台葉鬥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稱台外,五峰之內稱台內,台內即以台懷鎮為中心c

  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說:「北台之下,東台西,中台中,南臺北,有塢日臺灣,此諸台環列之概也。」《清涼山志》載:「以歲積堅冰,夏乃飛雪,曾無炎夏,故曰清涼。五峰聳,出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台,故日五台。」《五台新志》載:「五台之名,北齊始見於史,北齊以前則稱清涼山。」

  五臺山的五座台頂,有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上頂蒼穹。「東西南北四台,皆自中台發脈。一山連屢,勢若游龍。」東台望海峰,頂端若鱉脊,環週三裡,建有望海寺。停立台頂,可見雲霧在群山中彌漫,露出點點山尖,其情景有如海上浮舟。雲海時而平靜,輕柔如絹;時而上下翻騰,雲浪滾滾。雲海上的峰尖時隱時現,像是在急浪中漂遊。登頂觀日出,能見一輪紅日躍出雲海,海天一片通紅,猶如紅綾,蔚然壯觀。南台錦繡峰頂端若覆盂,環週一裡,建有普濟寺,山峰聳峭,煙光凝翠,細草雜範,千巒彌布,猶鋪錦然。

  西台掛月峰,周長二裡,建有法雷寺,明月西沉時遠望墜於峰巔,有如懸鏡。

  北台葉鬥峰,其頂平廣,周長四裡,建有靈應寺。

  民間有「躺在北台頂,伸手摸星星」之說。其下仰視,巔摩鬥構;風雲雷電,出自半麓。嘗有大風,吹人墮澗;東望海氣,北眺沙漠。

  中台翠岩峰,頂平廣,週五裡,建有演教寺。該峰與北台、西台接臂而座;南眺晉明平川,北俯雁門雄關。巔巒偉峙,翠靄浮空。

  五臺山在東漢永平年間已有寺廟,相傳漢明帝劉莊夜夢金人端坐祥雲,從西天飄然而來知是有佛感應,隨即派大臣蔡諳、秦景等人向西尋訪,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大月氏國得到佛經佛像,並巧遇正在當他傳教的天竺國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即相邀同至中國。永平十年(西元67年)梵僧漢使以白馬馱載經卷和佛像到了洛陽。漢明帝一見釋伽牟尼佛像,果然和夢中所見一樣,越加崇信佛教,遂敕令修建了洛陽白馬寺,並請攝摩騰和竺法蘭在中國傳播佛教。永平十一年,二高僧來到清涼聖境五臺山,見五座台頂圍護的腹地台懷,其山形地貌與釋伽牟尼佛的修行地靈鷲山相似,返回洛陽後,就奏請漢明帝在五臺山修建寺院。於是寺院接踵而立。

  龍飛下了旅遊車,完全被五臺山的秀麗景色所感染,正值驕陽炎炎,然而五臺山卻爽快宜人,峰巒疊翠,嘉木蔥籠,野花爛漫,清泉遍地,伽藍寺宇,散佈其間,時而清風徐徐拂人面頰,使人感到稱心愜意。

  那個左臉有黑痣的人朝前走去,龍飛遠遠地跟著他。

  那人徐徐走入塔院寺,天已黑下來,龍飛快走幾步,與那人拉開一定距離。他想著那人究竟與誰接頭。

  塔院寺有一座高高聳峙的大白塔,素身金頂。這座塔在漢明帝以前就有了。佛教傳言,西元前486年,釋伽牟尼佛滅度,其屍骨煉就八萬四千個舍利子,印度阿育工用五金七寶鑄成了八萬四千座塔,頒於茫茫大千世界,每座塔內藏一個舍利子。五臺山的塔叫慈壽塔,是中國十九座寶塔之一。據說原來阿育王鑄的那座慈壽塔,就藏在大白塔腹內。

  這時,一陣晚風襲來,風吹鈴響,悠然成韻,別有一番幽雅情趣。大白塔北側有一座面寬五間。高兩層的大藏經閣。正中上方有一塊木匾,上書:兩塔今唯一尚存,既成必環有名言。如尋舍利及絲發,未識文殊與世尊。是清代乾隆皇帝所題。

  龍飛走進大慈延壽寶殿,只見內有釋枷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十八羅漢。殿院狹窄,出殿數步,就到了居高臨下的山門前。

  塔院寺山門的石臺階東側,緊接著就是萬佛閣的人口,萬佛閣是塔院寺的屬廟。那人站在殿內三菩薩像前怔了一會兒,用一雙賊眼左右瞧瞧。龍飛忙問到殿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