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心理罪 > |
二十三 |
|
方木繼續看報告。法醫鑒定結果表明:在死者辛婷婷的血液內發現了甲基三唑氯安定的成分,懷疑她是被麻醉後被繩子勒死的。現場發現了一部還在轉動的CD機,從CD機記錄的播放時間來看,是在案發當日淩晨1:45分啟動的。可以肯定,那也是兇手將屍體和男塑膠模特擺放進教室的時間。死者正在"聽"的音樂是披頭士樂隊的一張專輯:《Rev·luti·n9》。這是讓警方和方木最感到頭疼的事情。這明顯是一個意味深長的附加行為,讓死者聽音樂,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儘管不少人覺得併案調查的理由有點牽強,不過最終還是得到了市局的批准,並成立了專案組,鄧偉、趙永貴是專案組的負責人。前三起案件中已經中斷的線索被重新撿起,徹底追查。其中兩條線索是目前偵查工作的重點:一是醫院殺人案中毒品的來源。二是車輛。兇手應該是一個有車的人,所以才能方便搬運屍體。 一個星期後,兩路人馬分別將資訊回饋回專案組。負責查找毒品來源的一隊人得到了一條重要情報:9月下旬,一個吸毒者在深夜外出購買毒品後,在回家路上被人襲擊打暈,錢包和剛剛購買的海洛因被搶走。該吸毒者由於心虛沒有報案。警方對他進行了詢問,但是這名吸毒者對當晚的襲擊者毫無印象。查找車輛的一隊人對經常停放在校園內的車輛進行了徹底排查,毫無結果。不過細心的幹警對校園周邊的各個出入口進行了勘查,結果發現學校北側的柵欄被人鋸斷了一根,又將鋸斷的鐵條虛裝在原處,可以隨意拆卸下來,留下的缺口可以容許一個人通過。而從這個缺口進入校園後,步行1分鐘後可以到達綜合教學樓,步行5分鐘後可以到達體育場。缺口外殘留車轍的痕跡,但已無鑒定價值。初步認定,兇手就是從這裡出入校園的。 通過以上線索及公安廳犯罪心理研究室的分析,兇手是一個經濟條件較好,聰明健壯,熟悉校園及周邊環境的人。這個結論和方木的設想大致相同。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方木和鄧偉坐在籃球場的長椅上。鄧偉點燃一根煙,軟綿綿地靠在椅子上。身邊的方木此刻面容疲倦。幾天來,他一直夜以繼日地研究四起案件的案卷。 兇手是一個相當聰明的傢伙,現場沒有留下任何的蛛絲馬跡。要想抓住他,只能從他的行為裡逐步分析、歸納他的特徵。從以往的經驗以及現有案例來看,連環殺手在連續犯案的過程中,總會為了滿足心理或情感方面的某種需要而實施某一種特殊行為。這種行為,被稱為犯罪人的"標記行為"。辨別並分析標記行為對偵破連環殺人案件極為重要。毫無疑問,兇手對於犯案數字的精心安排,就是他的標記。而兇手在四起案件中的其他一些特殊行為,又能否被視為是一種標記行為呢? "我有個想法,"一直在一旁懶洋洋坐著的鄧偉開口了,"相信你也察覺到了,每一起案件中都有無法解釋的特徵,似乎都與當起案件毫無關聯。第一起案件中插在死者胸口的注射器;第二起案件的漫畫書;第四起案件的CD。這似乎都在暗示下一個死者特徵和作案手法。" 方木聽著:"哦?你說說看。" 鄧偉來了精神:"其實當我得知在第一個現場發現注射器之後,我就有這種感覺。第二個案件中,死者死于醫院。這是巧合麼?而且,在死者的包裡發現的色情漫畫書中,有大量的虐待描寫。而第三起案件中的被害人,恰恰遭到了殘酷的虐待。我覺得,每一起案件都可以一分為二來看。每一個看似與案件無關的物證,其實是在提示下一起案件的特徵。" 方木沒有搭腔,其實這種想法他也有。鄧偉沒有提及第三起案件中的陶片。而對於陶片及其作者的背景資料,方木已經掌握了不少。那個陶制花瓶的作者葛瑞森·派瑞是個異裝癖者。而在第四起案件中,兇手精心製造的男塑膠模欲穿上女死者人皮外衣的場景,正是表達了兇手變成另一種性別的渴望。如果這種假設成立,擺在面前的就有兩個問題:一、兇手的動機?二、第四起案件中的CD又在暗示什麼? 方木疲憊地按按太陽穴:"不管怎麼說,我覺得下一個被害人還會在這個學校裡,而且……" "而且會和5有關。"鄧偉陰沉著臉替他把話說完。 要不要告誡這個校園裡的所有人遠離與5有關的事物?兩個人茫然地環顧著身邊來來往往的人,那些臉上帶著甜蜜微笑、對生活充滿美好憧憬的人。第五階梯教室、男生五舍、五食堂、第五跑道、五號球場……儘管陽光依舊燦爛,方木和鄧偉仍然感到了陣陣陰冷。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