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撫愛 >
序言


  自序 遺忘,或者記得

  >>>寫作

  寫作是一件需要貫徹到底並且用力的事情。

  印象裡,從小到大我的語文成績並不好。我的作文不會給老師帶來驚喜,不會當作範文在課堂上朗念。這似乎從一種層面上證明了我將來與文字工作絕緣的可能性。然而十多年後,我卻不可救藥地選擇了它,而且這麼順理成章。看著自己現在每日所面對的工作,讓我不禁回想起曾經在文字面前的委屈遲鈍,無疑驚訝。但我更願意相信並且承認,許多事情冥冥之中自有它的確定。

  一個專職寫作的朋友曾告訴我,其實寫作和語文沒有太大的關係。掌握語文是為了認知文字,而掌握寫作卻是要深刻理解所有文字,以及文字帶來的最終感受。文字有生命。寫作代表時間。筆者便是在這時間過程中完成文字的生命。

  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是06年的3月。農曆新年剛過,天氣依然寒冷。端坐在自己租住的小房子裡,思量小說。看著電腦裡自己寫過的陳舊文字,羞愧難當。寫小說就是這樣,有時候你不知該如何繼續。

  偶爾休憩一下。喝熱的咖啡。聽悠緩而沉滯的鋼琴曲。透過窗簾的縫隙瞥見濕漉漉的馬路以及互相問候的人群。頓覺世間一片晴朗和諧,內心溫暖。

  一切都在時間的靜默中進行。從春天到冬天終於將它寫完。

  在寫作的許多個日子裡,我曾親眼目睹自己製作文字生命的過程。如此艱辛。多次看到自己的勇氣和耐力團結並進,一起挑戰記憶深處的疼痛。克服身體,情緒和寫作本身的諸多困難。走走停停。反反復複。但一切終究堅持下來。直至每一個文字從我的手中經過,變成一個完整的文本。

  文本誕生的最大意義在於它能代表作者存活,並與文本衍生的言語精神與讀者進行密息交流。這種可能性在那些已故的作者上表現得更為真實和重要。文本變成介質穿梭于讀者的手中,口中和思緒。並接受一切世俗的言論評定。這一刻,作者的作用已經不顯。他默默地由當初製作文字的角色退至背後,變成了接受一切客觀可能的被動者。作品的接受與否決,理解與曲解,都是作者無能為力的事情。

  然而,幸運的是自己依然可以記錄。這就是寫作的幸福。

  >>>父親

  這本書是寫給父親的。他始終是我心裡淤結的一塊疼痛。一輩子都無法得到治癒。我一直承認並且相信愛他勝過愛自己。如同我在小說裡所描繪的鏡子概念。彼此面對,看見各自情感的湧動。無人能夠體會他在我心目中的位置,我們相互摯愛而驕傲。

  對於他的消失,我從不用時間去計算衡量。因為在我的印記裡,他一直都是深刻的。時間在深刻面前不起任何作用。

  我寫這本書是為了完成他心中的宿願。圓一場關於愛的夢。只是如今書寫的主體和目的都發生了變化。他寫是為了追憶已故的祖母。而我寫是對於他的刻骨懷戀。但書如果只作為我對他感激的證明和愛的延續卻依舊是淡薄的。

  人在生死面前往往沒有選擇。這是宿命。活著的愛應當記得。死了愛同樣需要紀念。但願我們的方式不要呆滯空洞,華美奢侈。

  愛必須認真記憶。

  >>>遺缺

  在這本書裡,我探討人生成長過程中的遺缺以及由此產生成長變相的主題。故事中有我的真實往事。所以我在書裡的影子很重。但小說畢竟是小說,"我"只作為一種文學色彩的存在。

  一個朋友看完我的初稿後,懷疑有遺失的成長對人造成的傷害程度。因著我故事裡角色的結局幾近毀滅。他厭惡這種殘酷。他的拒絕使我清晰明白,他們與缺失者之間存在的距離。以及觸摸和理解的艱難。

  有缺失的人往往容易敏感,他們小心翼翼地把自己藏在黑暗裡,不讓別人窺得光彩。仿佛曝露是一種言之不盡的傷。只被自己掩埋。所以他們需要面對的遠不止是疼痛,還有疼痛背後的巨大隱忍和無聲抗爭。

  我是有缺失的人,所以我懂得這些。

  關於小說中描繪的同性戀和愛滋病都是由缺失帶來的種種歸途,亦是出自生活的真實成分。我書寫出來的目的只是希望看到更多的安慰和關愛。沒有歧視和區別,彼此相互尊重。

  >>>寂寞

  離去父親,告別母親。我隻身在陌生的城市。漸漸習慣了一個人的寂寞。並確信獨處帶給我的影響。

  一個人生活有它必須遵從的軌跡。吃飯,睡覺,閱讀,寫作,看電影都需要獨自完成。承受這一切寂寞的基礎是源自你骨子裡的堅定立場。它所要獲得的勇氣無從想像。

  所以我覺得自己比別人更輕易愛上旅行。愛上別處的熱鬧。留戀他處的感動。但我知道這種短暫的逃離只是轉移自己心靈疲倦的途徑。而收穫的依然是更大的孤獨。深刻而盲烈。

  記得2004年11月21日的晚上。我在武漢。淩晨的夜晚,城市的絢爛逐漸被融化,變成樸素和寧靜。站在落地的大玻璃窗前,看空曠的車站廣場。涼爽的夜風灌在脖頸裡,流淌全身。偶爾聽到身後幾聲來自北方的聲音。內心卻湧起熹微的感動。這份感動聯結著一段我永遠不會結識的情誼。

  車站總是忙碌的地方。人們顯露急匆的腳步和疲憊的眼神。我亦倒數自己離開的時間。隔排座位坐著一位看過期日報的中年男子。他身邊的行李簡單的只有一件小公事包。在不經意的某個瞬間,我們彼此相視一笑。三個小時候後,我們又各自啟程。再次以簡單的笑容作為我們最徹底的告別。隨之這段記憶亦即刻停止。不再延長。

  或許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是這樣。意義只在瞬間。我們註定會坐上不同的列車駛向不同的方向,一輩子再無交集。但這夜的回憶仍是甜美浪漫的。記憶的價值在此。孤獨也呈現在此。

  >>>感動

  寫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不是它的出版。而是感到心情的不斷轉變。現在的自己越來越沉靜和平和。一如母親所說,我又長大了一次。

  我知道,這是一種美麗的長大。

  感謝記憶中2006年3月至2007年1月的日日夜夜。感謝我的母親,願她健康長壽。感謝身邊一直支持和理解我的朋友。依然想用我小說中的最後一句話表達最真摯的感激:我愛你們,一如你們這樣地愛我。

  樊 歡

  2007年3月 陽朔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