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蝕心者 | 上頁 下頁 | |
一 | |
| |
第一章 瓜蔭洲之秘 瓜蔭洲在方燈的印象中就像一幅老舊的蘇繡,娟秀,卻蒙了層光陰的灰。你覺得它應該是好的,但總是看不仔細。興許還受了潮,聞上去濕漉漉的,但那也是別處沒有的幽涼矜持的黴味。不過,一周前,這還只存在於她的想像中,她生在更南邊的省份,活了十五年從未踏上過這座父輩曾生活過的小島,就如同她從未親眼見過蘇繡,一切都來自姑姑朱顏清醒時的描述。 八個月前,姑姑死了,就剩下方燈父女倆。因為欠了錢,債主追得凶,她父親走投無路,才帶著她遷回了這裡。至於錢是誰欠下的,姑姑還是父親,方燈不知道也沒有問。她已習慣了從這間平房遷徙到那間棚屋。這一次唯一的不同之處在於這裡是瓜蔭洲,一個她完全陌生卻又能叫出許多小巷名字的地方。奔赴一個未知的前方,頭一回不是「去往」,而是「歸來」,方燈發現她並不討厭這種感覺。 搬過來之前,方燈剛念完高一上學期。這一回她父親嫌轉學手續麻煩,不想讓她上學。雖說上學那點兒錢他勉強還拿得出,但是他覺得學那麼多知識沒什麼意思,那點兒錢還不如用來買酒喝。方燈也沒有和他爭。即使相對於所投入的時間、精力而言,她的成績還不賴,她也從未設想過自己會有憑藉苦讀成為社會棟樑的一天。最後這件事還是靠了街道辦和學校那邊來人的遊說,用了「國家鼓勵女孩也要多讀書」,「反正已經念了半學期,好歹拿了畢業證才不吃虧」等理由,她父親這才點了頭。這個男人的強橫只會出現在酒後和女兒面前,對於大多數外人,他總是唯唯諾諾。尤其和「公家」或是「國家」的字眼沾邊時,他決計不會有說半個「不」字的勇氣。方燈在小屋角落看著父親佝僂著背送走來人,覺得有些可笑。下午她自己冒著雨去辦好了入學所需的手續。 瓜蔭洲只有一所中學,涵蓋了初中和高中,裡面就讀的多半是島上居民的孩子,全校師生也不過三百餘人。這學校的前身是教會創辦,解放後才改為公立,至今還有一兩個年老的「姐妹」尚在為食堂和圖書館服務。這些標本似的老人和散落在島上四處的破敗洋房一樣,都在昭示著小島的過去。 一個半世紀以前,瓜蔭洲還是這城市邊緣幾個名不見經傳的島嶼之一,因為島上遍佈瓜田而得名。世代居於此的人們靠海吃海,多以捕魚為生。時值戰亂,民生多艱,這裡又是出海通道,島上不少人淪為「豬仔」,被半騙半賣到異國他鄉做苦工,還有一小部分人自己熬不住饑荒,漂洋過海下了南洋。這些飄零客很多都成了他鄉的孤魂,落魄不得歸根,可是也有不少人憑著膽大命大發了洋財。當地人腦子靈,挨得苦,而且重鄉情戀故土,無論在外混得如何風生水起,都盼著老來落葉歸根埋骨小島,所以那些衣錦還鄉的豪客多在島上重新置地興建洋房以供家人安居和自己老來歸依。白花花的洋元源源不斷地湧回這曾經的孤島,漸漸地,瓜田被紅瓦白牆取代,縱橫阡陌的泥濘鄉路鋪上了青石板,曲折蜿蜒地通向掩映在繁花綠樹叢中的高門大戶。從那時起,瓜蔭洲就是遠近聞名的僑鄉,城裡別處的有錢人也慕此地風光來此建宅。一時間小島富賈雲集,豪商遍佈,繁華笙歌整日與海風濕霧相伴…… 不過,這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經過了百餘年變遷,先是抗戰時的日軍蹂躪,後有「文革」期間的動盪,那些有錢人家的後代多數外逃,留在了海外,沒有遷走的人家多半也衰敗了。別致堂皇的洋樓別墅人去樓空,解放後的新工業進程又帶來了大量的新居民,方燈的爺爺輩據說就是那個時候移居島上的。他們以社會主義新主人的身份住進了過去普通人只能仰望的亭台樓榭,那些花園、回廊、小樓、大院被分割成無數個逼仄的小房間,飄香的白玉蘭樹和森森古榕之間飄蕩著晾曬的內衣褲,遙遠而朦朧的精緻富貴被熱鬧俗辣取代,只有巷子裡時常被偷了配件的銅質街燈和斑駁蒙塵的大理石雕花扶欄仍固執地訴說那段過去。 方燈從來都和精美奢侈無緣。她能感覺得到,島上每一個荒廢院子的角落,每一塊殘破青磚縫隙中溢出來的舊日風光,都是和她的生活大大不同的,但卻又很難去細細想像究竟不同在何處。可是即便她只有十來歲,也隱約知道,哪怕瓜蔭洲的盛景不可能再複返,逝去的繁華就好似凋落的文明,也總有那麼一種難以言喻的誘人氣息,遠勝過原始的貧瘠和荒蕪。況且這裡還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恩賜,滿島的綠蔭,濕潤的海風,姑姑和爸爸衷愛的偏甜家鄉口味。她想不通他們當初怎麼捨得離開? 正趕上雨季,淅淅瀝瀝的小雨這一周都沒有停過。方燈從學校回來的路上忽然想,說不定自己過去對於瓜蔭洲總是水汽氤氳的想像,不是因為姑姑提起往事時嘴裡吐出的煙霧,也不是她沉默下來時藏在木然面孔後的憂愁,而是因為這裡本來就是個難見天日的地方,不是雨就是霧,讓人骨頭裡都陰鬱了起來。 到了巷子中段的一處民房,她收了傘,鑽進黑且窄的過道。門口雜貨店老闆的聲音和過道裡撲鼻的尿臊味一樣陰魂不散。 「方家小妹,不叫我上去和你們家『血膿』喝酒?」 方燈沒有應,抖了抖破傘上的雨水,噔噔地上了樓。她和父親最新的落腳處在島正中央的一條巷子裡,確切地說是在廢棄的天主教堂和聖恩孤兒院這兩幢舊式建築之間的縫隙裡搭建的一處違章建築。樓下是全島唯一的一間雜貨店,斜對面則是瓜蔭洲大名鼎鼎的傅家園,位置也算得上「得天獨厚」。雜貨店老闆用紅磚砌牆,歪歪斜斜地堆砌起兩層半的小樓,頂上覆蓋著石棉瓦,一層是店鋪和自住,樓上隔出的幾個「鴿子籠」分別租給幾家人。方燈和父親就住在那半層多出的「閣樓」裡。每逢外面下大雨,幾乎可以觸到頭頂的石棉瓦就會開始滴滴答答地下小雨。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