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失蹤的上清寺 | 上頁 下頁 |
一二七 |
|
到了下午三四點鐘,我終於從工作中抽出身來,帶著小敏去老曾家樓下集合,潘天棒早已溜了出來,急著等我們一起出發。 老曾帶我們走進三八街,穿過那個路口的小屋,踏上幾步石階,就來到了保節院的巷子。左邊是保節院的舊樓,看不出什麼時間修建的,右邊是一壁石欄杆,搭著些違章建築。這一截巷子,形成了一個窄窄的小院,幾棵大樹,幾掛藤蔓,很有些曲徑通幽的感覺。 保節院門口,有一個老年人在抽煙,面容很清朗,估計已經有七十多歲了,看見我們過路,向我們看了看,沒有說話。 走過保節院院門,穿過一個綠藤纏繞的拱門,果然有一個陳舊的滬式建築,和李婆婆描述的照片背景很相像,老曾說這就是協和裡了。 這個地方很狹窄擁擠,好幾家人樓上樓下擠滿了小院,但整個院子裡並沒有人在。 看見這種建築,小敏覺得很親切,老曾帶著他和潘天棒仔細地前後查看,我感覺這種院子藏寶有問題,就退了出來,去和保節院門口的老人聊天,也許他知道些什麼。 老人見我過來,向我點點頭。我上前打聽:「老人家,請問您在這裡住了多少年了?」 老人說:「我今年七十多了,從小在這裡住呢。」 「那你知道不知道,這裡在解放前有一家人姓徐的,雙人徐,有兩個兒子。」 「不知道,解放前我很小,那些事情,要問我母親。」 「你母親還健在吧?」 「在啊。正好這幾天,我母親很清醒,要不然,我帶你去問問。」 老人熱心地站起來,帶我進入保節院他的家裡。進入小院子,黑漆漆有許多房間,老人帶我進到其中一間,一位老婆婆躺在床上。 老人對她大聲講:「老母親,這裡有個年輕人問解放前的鄰居!」 老婆婆耳朵有些背,花了好長時間,我才給她講清楚要問的問題。 「啊!我知道啊,這裡是有一家人住過,大概在快解放時才搬走的,那個姓徐的是員警,對我們保節院的人很好的。他老婆是教師,有時候還來教我們這些院裡的女人識字。他們就住旁邊的協和裡。」 找對了!沒有想到小敏的爺爺確實住這裡! 謝過兩位老人,我急忙去告訴小敏、老曾他們。 小敏高興極了,馬上要我帶她找那位老婆婆問更多的問題。老人的小屋很窄,帶小敏進去後,我們就都出來了,老曾和那位老人回到院門口閒聊,潘天棒守在門口,我一個人來到協和裡查看。 老婆婆也記不清徐家住在協和裡的哪個位置,協和裡的房子已經被加了些臨時建築,昔日的風格已經被損壞了不少。 難道寶藏曾經藏在這裡? 小敏的爺爺把藏寶移到塔坪寺集中,然後又突然全部移了出來,估計一定是遇到了什麼事情。 但根據幾處藏寶的規模,這個協和裡根本裝不下,而且協和裡的結構是多家合住,藏寶肯定不方便的。 盒子裡面留的照片是在這座宅子前合的影,搶走的盒子中,如果沒有其他線索,那真有可能與這裡有關係。老婆婆講徐家是在快解放時搬走的,會不會是為給藏寶一個更好的地方? 我來到保節院的門口,那位老人還在和老曾聊天。我問他:「能不能問問你母親,徐家後來搬到了哪裡?」 老人答應了,他進去後,一會和小敏一起出來,告訴我們:「我母親只知道徐家搬到了歸元寺裡面,我母親那時不太敢去那邊,也不清楚具體地點。」 歸元寺裡面?這個歸元寺是一個片區的名字,難道解放前的時候還在? 老曾說:「歸元寺也是一座已經失蹤的寺廟。其實這裡已經屬於歸元寺片區了,原來歸元寺是在七星崗的崗上,很大一遍。我今天早上查遍了資料,找不到歸元寺的任何來歷,只知道是文革時間徹底毀掉了。」 老人說:「對,在文革以前,歸元寺還有出家人呢。歸元寺山門離這裡不遠,你們可以去找找看。」 謝過老人,小敏又沖去協和裡拍了一堆照片,然後我們才跟著老曾離開保節院,重新回到三八街的口子上。 出了巷門,老曾領我們向上坡的巷道走去。 經過彎彎曲曲的小巷,來到一個轉彎處,老曾停了下來,看著旁邊一根戴著石帽的石柱:「啊!這是一個闕!」 闕是中國古代用於標誌建築群入口的建築物,常見於城池、宮殿、宅第、祀廟和陵墓之前。既然老曾確認這是一個闕,那可能就是以前歸元寺的入口處了。 可惜,除了這個闕,周圍全是房屋,看不出歸元寺以前的痕跡。 巷道裡沒有人可以詢問,我們接著向上坡方向走,快到頂的時候,在一排房屋下,老曾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水泥平臺。老曾一看說:「啊,這裡是一個碉堡啊!」 「哪裡看出來是個碉堡?」潘天棒沒有看出名堂。 那個水泥平臺非常厚實而整齊,邊緣厚達半米,象一塊巨大的石頭圓餅懸放在地上。這塊厚石餅的下面有低矮的縫,老曾說是機槍眼,可以放機槍。 潘天棒奇怪地問:「這裡周圍都是房屋,放一個機槍碉堡在這裡做什麼呢?」 老曾說:「這裡解放前周圍都沒有房屋遮擋,位置又是七星崗靠江邊的最高點,機槍就可以掃射到通遠門下的中華路,以及江邊安樂洞一帶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