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失蹤的上清寺 >
十二


  (八)

  "城頭變幻大王旗",這一句來自魯迅的詩,是為被國民黨槍殺的五個文學青年而作,中學語文課上背過,我不禁念出來:"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這首詩寫的年代也應該在30年代初,軍閥混戰最厲害的時候,老曾你看看,這應該是指的哪裡?"我把字條遞給老曾。

  ""城頭變幻大王旗",在重慶那一定是通遠門了!"老曾一邊教小敏燙毛肚,一邊不緊不慢地分析著。

  "軍閥混戰時期,幾路軍閥爭奪重慶城,都是攻打通遠門。打進來的,就插上自己的旗幟。通遠門周圍的小店主,經常都備著交戰兩方的旗子,每天槍聲一停,就派丘兒出門看看城門上插的是誰家的旗幟,就把店門口換上一樣的。"

  戰亂時期的重慶商人,就那麼堅強而靈活地承受著政局的變幻。

  "通遠門經過很多次翻修,最近這一次動得很大啊,那處箭樓應該是指哪裡?"我問。

  老曾給我倒了杯啤酒,說道:"通遠門的箭樓,那可不一般,好多國外的軍事歷史和建築學家都來研究過,所以幾次翻修通遠門,都沒有動那個箭樓的基礎。"

  "那個箭樓有什麼特殊性?"小敏跟著問。

  "一般箭樓,是在城牆上突出的一個方形的小雕堡,有些也修成半圓形的,但這個箭樓,是菱形的平面,突出在城牆上。方形和半圓形的平面,需要三個守衛才能看清敵軍的情況,菱形平面,只需要兩個守衛就行了。而且在放置狙擊手時,更好佈置。"老曾用筷子蘸了些酒水,在桌上畫出兩種箭樓的差異。

  菱形箭樓:--◆--

  傳統箭樓:--■--  --○--

  "中國古城牆很多,但象這樣設計的箭樓非常少,所以是珍貴的遺跡。重慶十七座古城門,只有通遠門有特殊的箭樓,而且也拆得差不多了,如果這首詩是線索,應該在這裡。"老曾拿杯子找我碰了一下,一口飲盡。

  已經60歲左右的老曾,長相非常年輕,不瞭解的人,還以為他才40左右。聽驢友講他從小習武,沒有人敢和他比酒量。

  ""上清道人何處尋,登高輕敲打火機",這兩句應該是指約見的暗號了,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對吧?"我問老曾。

  "上清道人,道家的人經常都這麼自稱,說不定就是小敏的叔叔;打火機,應該是約會的信物。"

  小敏辣得大口大口吹氣,還是不斷地把鍋裡的東西向嘴裡放,一邊說:"太好了,我們快吃吧,吃完就去那個箭樓。"

  老曾安慰著:"這裡從抗建堂旁邊出去,就是觀音岩車站的天橋,向下走就是通遠門,很近,我帶你們去。不要急,慢慢吃。"

  "曾先生,遇到您真是太幸運了!"小敏說話象個日本姑娘。

  "別那麼見外,把我當成你家長輩就好。"老曾從來不講客套。

  老曾結過帳,我們一起向通遠門走去。淩晨三點多的街道上,已經有清潔工在掃地,偶而有計程車迅速經過,整個七星崗的幹道上,很少的行人。

  快到通遠門洞口時,老曾指著靠皇嘉大酒店一側的城牆,"那邊就是箭樓,但被新修的女牆擋住了,還有些樹,看不清楚,我們去上面。"

  穿過明代的古城牆,踏上06年鋪的青石板,來到一小時前經過的通遠門上廣場。廣場依舊一望無人,盡頭處的茶社,門口的招牌燈還孤單地亮著。

  老曾帶我們向茶社方向的角落走去,上幾步階梯,樹木掩隱處,路燈下模糊看見一個四方形的小平臺,"那就是箭樓,在上面看,感覺是四方形的。"

  小敏拿出那個打火機,腳步快起來,我也快步跟上,箭樓平臺的黑暗中,隱約有一個人影向我們轉過身來。

  (九)

  "蹦"的一聲響,那個身影手中一團火亮起來,映出一個老年人的面孔。一個沙啞的聲音說到:"你們的打火機呢?"

  小敏在自己那把打火機身上也敲了一下,"蹦"的一聲,卻沒有火焰。遲疑地說道:"你是……叔叔?"

  "請把打火機給我看看。"老人要求。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