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千眼溫柔 | 上頁 下頁
六〇


  筆記之:創作困惑

  然而,我靈感如泉水噴湧,心卻平靜如鏡,那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感覺——我沒有創作的激情,我的音樂找不到它要去的方向,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船娘又在唱《寶玉哭靈》:「天缺一塊有女媧,心缺一塊難再補……」

  心缺一塊……是不是因為我的心缺了一塊,再也補不上了?

  筆記之:又遇神婆·頓悟

  沒有想到,一年一度的西溪龍舟盛會上,在梅花古泉旁,我與神婆、那位跟隨著她的哲學教授又一次邂逅。

  泉水滾滾,如冉冉綻放的梅花瓣,嫋嫋升騰著清冽的幽香。

  他們坐在泉邊的菩提樹下,菩提樹巨大的樹冠形成了天然的穹頂,庇護著樹下一群虔誠的善男信女,樹上伸下來無數的枝葉,就好像是在為悟道者接通天地之靈氣。

  在佛的面前,每個香客都是孩子。孩子並不真正懂佛,也談不上信仰,卻對佛懷著無比虔誠之心,熱愛他,敬畏他,依賴他,需要他。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滾滾紅塵中,誰沒有一顆向善之心?哪一顆心沒有過孤苦無助、煩躁不安甚至萬念俱灰?這時候,這顆心並不是真的看破紅塵,而是需要一條渡船,將無望的心帶到希望的彼岸,將浮躁的心帶到寧靜的彼岸。

  此時,西溪,就是一條渡心的船。

  我像一個遲到的學生,悄悄找了個邊上的位置坐下。

  神婆對香客們說:「你們知道『菩薩』是什麼意思嗎?」

  香客們答:「不知道。」

  神婆說:「是『覺有情』,

  有情指眾生,自覺後而覺眾生,當眾生痛苦時,菩薩大慈大悲,普度眾生,了卻一切煩惱,永遠清淨自在。菩薩不是有求必應的,而是需要眾生的感悟。」

  神婆說:「佛所發現的人生真理,非常的簡單,甚至簡單到說不出來大家都不敢相信,就是五個字——『別胡思亂想』。悟道成佛,隨時隨地都是可能的,不要把開悟想像成升天成仙之類的,開悟只是平常事,就像放下肩上的重擔一樣平常。一個人人品正,一心一意地做人,就自然而然成佛了。」

  香客們竊竊私語,有的平靜,有的忐忑。

  神婆說:「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吧:有一次,有源師傅去見大珠慧海禪師,問道:『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大珠答道:『饑來吃飯,困來即眠。』

  有源師傅很詫異地問:『是不是一切人都像師父這樣用苦功呢?』大珠答:『不像』, 有源師傅問:『為什麼不像?』

  大珠答:『他們吃飯時不肯吃飯,百般須索;睡覺時不肯睡覺,千般計較,所以不像了』。」

  如同一道閃電照亮了我的心!在這道強烈的光亮裡,我聽見,我和佛的使者汲水的水桶在梅花泉井中互相碰撞,瞬間,西溪水和恒河的聖水融合在了一起。

  回到小屋,我如神靈指點般打開電視,電視裡出現了那個魂牽夢繞的人——左邊!

  他不僅擺脫了困境,而且正在逐漸成為一個新環保行業的領軍人物。

  我原以為,愛已結束,音樂已開始。其實,是我錯了,是音樂早已開始,愛永無止境。音樂的債可以還清,情債卻生生世世無法還清。我的心裡從來沒有停止過思念和愛,卻像「吃飯時不肯吃飯,百般須索;睡覺時不肯睡覺,千般計較」的人們一樣,自欺欺人地壓制著它,漠視著它,甚至從來不願意主動去回憶,去思念。我原以為,心死就是悟,無愛無欲就是解脫,放任自流就是順其自然,卻原來,真正悟的是此時此刻!

  此時此刻,我的心從未有過的充沛、輕盈!

  心找到了歸處,音樂自然也找到了去處。

  筆記之:簫協奏曲

  LEO要回國了,臨走前,他說,除非我改變主意接受他,否則他可能不會再來了。

  他說:「perhaps(或許)……」

  我搖了搖頭:「對不起,LEO,沒有perhaps(或許),所以,你要重新尋找。」

  他點了點頭。

  我沒有再說話,拿起簫開始吹奏,請LEO當我剛剛完成的簫協奏曲《西溪天籟》的第一個聽眾。

  《西溪天籟》*

  (簫協奏曲)

  1、索(Sorrow)

  尋尋覓覓的江南女子,在西溪的秋風蕭瑟之中撫琴獨立,吟唱著悲苦的人生,思索著生命的真諦。

  簫在這裡極具女性化的色彩,而不知起於何時的中國古老「琴歌」,成為《索》的主要創作形式、以琴、簫、唱為主體,結合MIDI、合唱、樂隊,營造出音樂所需要的空間與意象,刻畫人類探索生命內涵的深遠意境。

  樂譜(略)

  2、愴(Grief)

  漫天飛雪之中,《愴》借用古曲《蘇武牧羊》原旋律的幾個基音來發展創作,以蒼涼的簫音道出了蘇武的悲壯,人生的無奈和蒼涼。

  源于良渚文化的先民們,駕著一艘艘獨木舟出沒於驚濤駭浪之中,尋找棲息之地。他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這個河澤縱橫的荒蠻之地,在世外桃源般的西溪住了下來,繁衍生息,直到現在。

  樂譜(略)

  3、蔔(Sacrifice)

  當我聽到《蔔》這一曲天與人的頌歌時,仿佛在一個無風的早晨,隨著炊煙穩穩地向上升騰,升入了雲端。

  我看見,一群虔誠的祈禱者匍匐在大地上,簫和塤的重疊,造就了一種天人合一的莊嚴境界。男聲和合成器的「巴都」配合康加鼓的音型,使場面充滿動感。說是祭祀求願場面,倒不如說是人們對西溪、對自然、對上天最原始的禮贊。

  樂譜(略)

  4、寞(Lonely)

  尺八的聲音,似默默無語的凝視,似孤獨的隱居者思緒萬千的冥想。長長地歎息,湧動著一個不安的靈魂?簫聲卻漸漸讓我趨於窒息,在它的追逐中,我滿無目標的狂走、狂走。

  這首怨曲,十分無奈,令人落淚。大塤、中塤、小塤、低音簫、尺八,當它們一起和簫對話時,似一群怨女在互訴心曲;加之以鋼琴、箏的即興演奏,顯示出中國音樂那極其人性化的多變特性。

  樂譜(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