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七年之癢 | 上頁 下頁


  這樣看來,曉荷和魏海東顯然是從農村走向城市的典範,到現在還是十裡八鄉的榮耀。但榮耀歸榮耀,他們畢業後面對的卻是更為艱難的局面,儘管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了十幾年,但對於一些偏遠山村來說,影響卻是有限的,家鄉的經濟發展一直十分緩慢,儘管全家人齊心協力奮鬥,無奈條件限制,等到他們畢業的時候家裡幾乎都是家徒四壁了。

  更令曉荷和魏海東始料不及的是他們經過了十年寒窗的煎熬,就像鯉魚躍龍門一樣跳出的農村,卻遭遇了更大的尷尬,取消了畢業分配制度,他們要手裡拿著自己的檔案找工作,取消了糧油補助,他們要用自己的微薄的工資養活自己,取消了福利分房,他們要為有一個屬於自己擋風遮雨的房子奮鬥幾十年。

  曉荷和魏海東是在一場老鄉會上相識的,年輕的心很快因為相同的成長背景而惺惺相惜,他們互相鼓勵,像一對怕冷的小動物一樣靠著取暖,相愛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畢業後他們一起留在了省城。

  但他們的戀情同時遭到了雙方父母的反對,魏海東的父母認為好不容易供兒子讀完大學,兒子徹底跳出農門,怎麼也要找個城市的媳婦才算在城市紮了根,而曉荷的家和魏海東的家雖然不在一個鎮,但是互相打聽也能打聽到,他們認為曉荷還有弟弟妹妹在上學,以後的負擔肯定很重,於是當面對魏海東提出反對。

  曉荷家反對的理由更加明確,曉荷的母親雖然是農村人,但看事情是很有見地的,她對曉荷和魏海東的婚事很不看好,她對曉荷語重心長地說:「曉荷,我們供你上大學可是很不容易的,雖然不圖你回報,但是我們希望你過得好,女孩子讀書就是為了找個好歸宿,現在趁著年輕,你就是不找個有權有勢的,起碼也要找個有房子的,農村的女孩子相親還要先看看房子呢,你已經窮了二十多年了,還想繼續窮下去嗎?你們兩個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讓我怎麼放心呢?」

  戀愛使人的智商下降為零,曉荷當時已經陷入了情海,哪裡聽進去這些話,她信誓旦旦地對母親說:「媽,你就放心吧,牛奶會有的,麵包也會有的,我和海東以後都是有工作的人,房子只是早晚的事情,我相信我們可以創造一個美滿的家庭,你放心,用不了幾年我們就會有自己的房子的,到時把你接過去好好享幾年清福。」

  千古以來,愛情都是愈挫愈勇的,他們的戀情因為家人的反對而彌堅,「兒大不由娘」,雙方家長看他們堅決的樣子只好不再反對,於是曉荷在租來的房子裡做了魏海東幸福的新娘。

  雖然沒有錢,沒有房子,但那時候的生活是幸福的,愛情是最好的調色板,他們因為年輕而豪情萬丈,對未來充滿了憧憬,他們相信只要努力,麵包會有的,房子會有的,所以貧困並不能阻礙他們幸福的生活,他們在租來的房子裡過得有滋有味。

  但是生活是現實的,隨著婚齡的慢慢成長,他們的激情呈直線下降,生活很快向他們揭開了真實的面紗。對於兩個白手起家的年輕人來說,在一個陌生的城市生活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一針一線都要自己置辦,而曉荷和魏海東畢業的前幾年,所有的工資除了自己吃飯,剩下都全部交給父母,用於改變家裡的狀況了,所以結婚後他們的生活基本是從頭開始。

  曉荷從小是吃苦長大的,對於這樣的生活還比較適應,她最適應不了的是在這個城市每年都要搬幾次家,像候鳥一樣到處遷徙,她感覺自己的柔情蜜意和對生活的憧憬,一點一點在搬家的過程中消磨殆盡,每搬一次家她都像經期綜合症一樣煩躁不安。

  人,之所以苦惱,是來自內心的欲望,說得冠冕堂皇一點是來自夢想。如果一個人衣食無著,他會渴望溫飽,等他有了溫飽,他會渴望安定,等他安定了,他會渴望奢華,曉荷覺得自己就是這個樣子的,最初她渴望走出閉塞的農村,做一個體面的城裡人,參加工作後她覺得自己第一個願望實現了,她開始渴望愛情,現在她的愛情也實現了,她開始渴望一個溫暖的家,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沒有房子就是沒有自己的家,那個夢想中的家園像一塊巨大的磁鐵,時刻吸引著曉荷這根鐵釘,她做夢都想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但隨著房價的飛漲,他們買房的夢想像風箏一樣越飛越高,遙不可及。

  曉荷和魏海東都是工薪階層,每個月的固定工資要吃飯、穿衣、交房租、交水電費,還要接濟各自的家庭,幾乎每個月都捉襟見肘,而房價就像上足了發條的鐘錶一樣一個勁兒攀升。

  更為殘酷的是在結婚一年後,他們在一次不小心的激情中懷上了愛的結晶,面對現實,他們對突如其來的小傢伙束手無策,魏海東的意見是不要這個孩子,生活的殘酷讓他們猝不及防,如果給不了孩子好的生活,不如先不要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曉荷雖然對房子的渴望到了癡迷的地步,但對於出現在腹中的小生命,突然開始有了母愛的覺醒,她第一次感到自己是那樣的渺小,而愛情之於生活是那樣的蒼白,她撫摸著自己漸漸隆起的腹部一次一次在夢中哭醒。

  孩子的到來是托了爺爺的福。魏海東的爸爸一聽說他們要把孩子做掉,扔下手中的農活就坐車來到濟南,這個耿直的老漢見到魏海東和陳曉荷一頓猛批:「你們長大了,有本事了是不是?婚都結了,有了孩子還不要?不知怎麼想的,我今天把話撂在這裡,你們誰敢動我大孫子一根頭髮,我跟你們沒完……」

  父親的話對於魏海東而言就是聖旨,不論什麼時候都是絕對地服從,而曉荷剛開始訴說生活的艱辛,實在不適合要孩子,公公的話就擋了過來:「我們年輕的時候,比你們現在苦了不止十倍,不還是把海東他們一個個養大了?你們要嫌孩子累贅,等生下來送回老家,我和你媽用米糊糊也能養大。」

  孩子最終生了下來,曉荷當然捨不得送回老家吃米糊糊,當成為母親以後她才知道孩子可以讓一個女人脫胎換骨的改變,她變得沒有自己,沒有原則,甚至連世界觀都改變了,她覺得自己對孩子有著莫大的責任,她要全權對他負責,她把自己的夢想也全部寄託在孩子的身上,她現在最信奉的一句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但魏海東對她的觀點嗤之以鼻,他說:「我從小也沒有什麼學前教育,上學的時候學習成績照樣比那些城市的孩子強很多。」

  魏海東對曉荷對待孩子的態度十分不滿,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要知道孩子都是被寵壞的。而曉荷堅持的是關愛教育,讓孩子從小感覺到愛,培養良好的EQ,所以對魏海東十分不滿,兩個相愛的人漸漸開始了夫妻的吵架生涯,這不能不說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除此之外,其他的矛盾也漸漸凸現出來,添一個孩子就是添了一台花錢的機器,偏偏兩邊的老人都脫不開身,沒人能幫曉荷帶孩子,找保姆是絕對不放心的,曉荷覺得反正她的單位又不是鐵飯碗,一咬牙辭了職,專心在家帶了三年孩子。

  他們家的底子本來就薄,這樣過了三年,基本坐吃山空,房價卻一天沒停地往上漲,買房子更成了遙不可及的事情,對房子的夢想從結婚開始,已經整整做了七年。

  現在他們租的這套房子,是一套八十年代的舊房,頂樓,冬涼夏熱,唯一可取的是價格比較合理,曉荷現在想來,或許就是生活的困頓讓她看清了婚姻的本質,也是生活的磨礪讓她失去了對魏海東最初的崇拜,其實在婚姻生活中,彼此崇拜也是夫妻感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曉荷想起往事,一陣失落湧上心頭,但想起魏海東今天早上的話,她又釋然了,生活固然是一種磨礪,但只要有希望就有前進的動力,麵包會有的,房子也會有的,何況魏海東也曾深情地看著她的眼睛,內疚地說:「曉荷,對不起,我知道你的夢想,你等上幾年,咱們攢點錢,我一定讓你住上咱們自己的房子。」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