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旗門之祝由秘史 | 上頁 下頁


  第一章 山城奇遇

  山城,一座依山而建的小城市。城市中心,有一個依山谷之勢略加修整而成的公園,公園裡,有一半的地方還處於原始狀態。山城雖不大,但整體佈局卻不失其特色,層次分明,結構感強。

  此時,正值黃昏時分,夕陽將天際邊的雲霞染成了橘黃色,掩蓋住了酷夏的炎熱,現出山城特有的清涼。

  公園旁邊,綠蔭掩映中,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築,青磚青瓦,粉底白牆,乍一看頗似舊時的私塾,朱紅的木門,高大的圍牆,小小的院落,左右走廊環繞,正中是廳堂。夕陽映照下,圍牆上的壁畫異常引人注目,壁畫幾乎佔據了圍牆的所有面積,以中間的大門為基線,分為左右兩組,色彩有些陳舊,但主要輪廓依然清晰,這更加襯托出一種強烈的古舊感,甚至有一種妖異的感覺。

  大門左邊的畫面,背景是一座蕭瑟的山頭,荒草萋萋中,有一些散落在地上的槍支,有的被折斷,有的插在地上,一位被硝煙與鮮血遮掩,面貌不清、身穿新四軍軍裝的戰士,手持一把長刀,似乎在嘶聲怒吼,表現出一種勇往直前、視死如歸的氣勢。簡單的畫面,卻讓人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悲壯,似乎能感覺到迎面撲來的寒風,還夾雜著血腥。

  大門正中的上面,掛著一塊額匾,"山城抗日戰爭紀念館"幾個金色大字在夕陽下熠熠生輝。

  大門右邊的畫面,天空佈滿了陰雲,似乎是一個不見風月的黑夜,又似乎是一個風雪將至的黃昏,裡面有一種陰森恐怖的氣息在流動,讓人忍不住全身汗毛收縮。畫面上空無一人,只能看到一隻伸出的手掌,因為用力,露出僵硬而發白的筋骨,無望的、絕望的情緒,幾乎要破壁而出。

  "這座山城抗日戰爭紀念館,始建於五十年代,《山城縣誌》中記載,抗日戰爭後期,一支裝備精良的日軍隊伍,在此地被全部殲滅,當時只是隸屬於新四軍的一個遊擊隊,在山城建立了一個根據地……"紀念館擔任解說員的段玲,聲音甜美。

  由於山城抗日戰爭紀念館,在整個中南地區都很有名氣,所以,山城常常吸引來很多遊客的參觀。

  "這場戰爭進行得太過慘烈,雖然雙方兵力相差很大,但戰士們還是憑著一腔熱血,以敵人幾分之一的力量,盡殲日寇,不過,令人悲痛的是,我軍竟無一人生還。"已經是下班時間了,段玲仍然在招待這最後一撥特殊的客人,可謂盡職盡責。

  這次的遊客只有兩個人。其中一位一直微笑著傾聽段玲的解說,他面容儒雅,舉止瀟灑,大約三十歲左右,只是,給人一種滄桑之感。他身邊的那位,體形發福,看上去有五十來歲。以段玲的經驗來看,這兩個人顯然是以那個年輕人為主的,不由得對他們的身份有些好奇。

  穿過走廊,來到廳堂,首先映入眼瞼的是一個玻璃櫃櫥,裡面放著一把血跡斑斑的厚背大砍刀,刀柄銅環的紅綢上,有幾個彈孔。年輕人俯下身來,盯著那把砍刀,他仿佛看到了一絲硝煙在上面飄蕩,恍惚間,他似乎感覺到那刀湧出一股奇異的力量,耳邊是來自地獄萬鬼的厲呼聲,不禁後退了一步。

  段玲沒有注意到年輕人的異樣。"這把刀是在戰爭結束後找到的唯一武器,《山城縣誌》有記載,日軍的一個獨立團被盡數殲滅,屍骨無存。日軍聲稱他們有一支隊伍,在中國中南地區神秘失蹤。"說到這裡,段玲習慣性地笑了笑,"其實這場戰爭,我們也知之不多,這座山城抗日戰爭紀念館,沒有詳細的史實資料,實際上是建立在民間傳說上的,最後留下來的只有這把刀,先生既然來這裡參觀,想必對那個傳說有所瞭解吧。"

  段玲回頭看了一眼那個年輕人,那個年輕人點了點頭。段玲笑了一下,繼續說道:"關於這段戰爭的傳說,我們館有一本彙集了民間傳說的各種版本的書,如果您想更詳細地瞭解,可以買一本……"她一向以這樣的方式結束解說。

  那本小冊子實際上是山城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張老館長,根據民間傳說撰寫的。張老館長編寫這本小冊子,並沒有把利益放在自己身上,但對於一座民營性質的紀念館來說,也是一種收入。

  年輕人微微一笑:"老袁,你怎麼看?"

  被他稱作老袁的中年人也是一笑:"常總,我看我們還是先回去吧!已經耽誤段小姐很長時間了。"

  年輕人沉吟了一下,說:"也好。"然後,他又對段玲說:"謝謝你,段小姐。"

  山城的路燈相隔數米,便有一盞,但夜幕降臨以後,在濃蔭中掩隱的萬家燈火,也只是點點星光而已。此刻的年輕人和老袁,正站在山城抗日戰爭紀念館左邊的壁畫前。

  常總,就是常富集團董事長常大富的兒子常立。他被靈寶門的謝甘明代代佈局,後又假借謝六之手,使下了夢魘的奇門法術,困在了新開鋪巷中的老宅子前"奈何橋黃泉路"的陣勢之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