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鉅賈沈萬山 | 上頁 下頁
一四七


  據南京中華門沈萬三展覽館的《展稿》介紹說,中華門城堡所在的這段城牆,當初就是由沈萬三建築的。該段城牆,傍秦淮河而建,建築難度甚大。由於地處秦淮河畔,地下水位高,地基浮淺,故拓建聚寶門時,城牆屢建屢塌,最後竟塌陷了一個大窟窿。朱元璋見此狀,悶悶不樂。一日夢中,這位皇上夢見一自稱「水母娘娘」的女子近前告知:「我在此水域已安身多年,現你造城擾我不安,須給我一個交代」,言畢而去。朱元璋一覺醒來,不得其解。經劉伯溫的指點,說要沈萬三家的聚寶盆埋在城門底方能鎮住。於是,朱元璋向沈萬三去借聚寶盆,並承諾「五更歸還」。其後,由於聚寶盆被埋入城根,朱皇帝無法歸還,但又不便食言,於是便在當初承諾的條件上打主意——命令更夫不打五更。故此,民間至今還流傳著南京「不打五更」的傳說。

  沈萬三與中華門的自然聯繫,使得南京也有資格分食沈萬三這塊大蛋糕。

  南京中華門沈萬三展覽館的《展稿》由此說:「我們可以看出沈萬三與明城牆、聚寶門(今中華門)的不解之緣。這也是在聚寶門(今中華門)附近建的沈萬三展覽館所具有的特殊紀念意義!」

  我當初寫《鉅賈沈萬三》時根本沒想到的是,沈萬三當初流放雲南,竟也與雲南的一處著名旅遊景點——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麗江古城有了一種文化的聯繫。

  據南京中華門沈萬三展覽館的《展稿》說,沈萬三當年發配到雲南麗江,帶來了漢文化與納西古族文化的交融。而有著「東方音樂的活化石」之稱的納西古樂,聽起來旋律很像古老的昆曲音樂,細膩綿長,雍容華貴。更有一些樂曲如《一江風》、《山坡羊》、《一封書》就是明顯的昆曲音樂。

  我沒去過麗江,更未聆聽過納西古樂的美妙。沈萬三流放雲南,如何將昆曲帶去?是帶個昆劇班子一同前往,還是隨行人員有擅于昆曲者?我所見過的野史中似乎沒見到相關記載。至於納西古樂與昆曲的關係,我不便妄評,或許專業的音樂研究人員的結論才更具權威性。不管怎麼說,昆曲與納西古樂的關係,或許可以作為一個課題來進行研究。然而此刻,我更感興趣的是,為什麼這種事兒又牽扯上了沈萬三?

  前及的《展稿》還道及了沈萬三後代在雲南麗江的情況:「沈萬三充軍雲南,在許多地方留下了足跡,我們只要來到大理、麗江和中甸一線,似乎到處都能感受到沈萬三的存在,看到他在歷史煙塵中漸漸遠去的背影,麗江統計局曾經作過一個調查,查明該市姓沈的共有575人,其中城區為131人。古城郊外6公里處有一個名叫『沈家社』的自然村,村子裡住著十二戶姓沈的人家,而且都是同一家族。雖然沒有家譜,但他們代代相傳,都說自己的先祖是從應天府(今南京)柳樹灣充軍到大理,然後再到麗江。在沈家社有一戶沈家的門口,有一塊圓圓的青石,石身上雕刻著精細的花飾,那顯然是明代的風格,這些事實都說明一點,沈萬三的家族在雲南麗江等地繁衍發展下來。」

  (十一)

  歷史上的沈萬三,我始終未能看清楚他的臉。然而,這並不妨礙我們所認識的文化上的沈萬三。南京中華門的《展稿》還對沈萬三的三個不同時期所連結起的三個著名旅遊勝地概括說:「周莊、南京、麗江正好是沈萬三人生的三個階段,即發跡、展示、落難。這三個地方都與沈萬三有緊密的聯繫。」

  旅遊的底蘊和基礎是文化。

  元、明時橫空出世的這位大商人,在六百多年後竟然玉樹臨風般地與當代中國著名的三個景點有著如此緊密的聯繫。中國古代的歷史人物中,尚有能如此笑傲江湖者乎!

  曰:無出其右。

  2004年11月16日于蘇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