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酌中志 | 上頁 下頁 |
大內規制紀略(6) |
|
過月華門之西,曰膳廚門,即遵義門。向南者曰養心殿也。前東配殿曰履仁齋,前西配殿曰一德軒。後殿曰涵春室,東曰隆禧館,西曰臻祥館。殿門內向北者,則司禮監掌印秉筆之直房也。其後尚有大房一連,緊靠隆德閣後,祖制宮中膳房也。逆賢移膳房於怡神殿,而將此房改為秉筆直房。養心殿之西南,曰祥甯宮。宮前向北者,曰無梁殿,系世廟煉丹藥之處也。其制不用一木,皆磚石砌成者。 月華門之西南巍然者,曰隆道閣,原名皇極閣,後更道心閣。左曰仁蕩門,右曰義平門,此二門原名歸極、會極,世廟時改之。閣之下曰仁德堂,即舊精一堂,亦隆慶四年所更。前曰仁德門,萬曆二十四年兩宮災後,開此門出入,至神廟晚年移居乾清宮,始閉不恒開。先年,慈聖娘娘亦曾升此閣,召李戚畹至仁德門跪於地,而宣諭切責之。 閣之東,曰忠義室,馮太監保、李太監受、魏太監伸,曾以室東小屋做直房,至李永貞則懵然據忠義室而居之矣。室三間,黃琉璃瓦,綠琉璃龜背腰牆,其藻井梭葉皆龍鳳文,永貞遇有內官監、巾帽局呈稟公事,南面而坐,幹天之位,恬不知怪。于臣子之義,安乎欲逃誅得耶?說者曰:子為左右而不切諫何也。累臣曰:難言之矣。一傅眾咻轉喉觸諱,豈止此哉?如大工關給銀兩,自有司存,乃必勒取領單,親加磨算,用掛印號,以恣侵刻。當時工部、工科等衙門,皆以墨筆標日月,在京各官體自應爾,惟永貞獨用朱筆焉。可乎?原案在庫,後人見之,不知何如?冷笑也,此永貞之所以為永貞也。閣之西南,過義平門,則慈慶宮矣。 萬歷時,慈聖李老娘娘所居。泰昌元年八月,皇貴妃鄭娘娘亦曾居之。光廟聖孝,凡朝謁尊禮,一如神廟時,見仁聖陳老娘娘、慈聖李老娘娘故事。中外毫無間言,從來疑端訛語一時冰釋,王太監安調劑力也。先帝登極,複遷鄭老娘娘于一號殿之仁壽宮,請神廟東宮昭妃劉老娘娘于慈甯宮居住。天啟七年八月後,熹廟皇貴妃范娘娘亦共居此宮,非制也,此王體乾之誤也。 *** 月華門往北,曰順德右門,則西一長街也。再北,向東與鳳彩門斜對者,曰鹹和右門,即廣安門。向南者,曰毓德宮,即長樂宮。萬曆四十四年冬,更曰永壽宮,逆賢曾以此為蹴リ處。其西則西二長街也。南首曰螽斯門,北首曰百子門。螽斯門西曰啟祥宮,神廟自兩宮災,初移居于毓德宮,後複移此。萬曆三十年春,聖體不豫,召輔臣沈一貫至此宮。此乃獻皇帝發祥之所,原名未央宮,世廟人繼大統,至四十年夏,更曰啟祥宮。宮門內石坊向北,扁石青地金字四,曰貞源茂始,後更曰聖本肇初。向南四字,曰慶澤無終,後更曰元德永衍。凡舊隸興邸錢糧,至今曰未央宮,改進乾清宮也。再西,則嘉德右門,即景福門也。其雨幡竿插雲向南建者,隆德殿也。舊名立極寶殿,隆慶元年改今名,供安三清上帝諸尊神。 萬曆四十四年冬被災,天啟七年三月修蓋,崇禎五年九月內將諸像移送朝天等宮安藏,六年四月十五日,更名中正殿。東配殿曰春仁,西配殿曰秋義。東順山曰有容軒,西順山曰無逸齋。再西北,曰英華殿,即降禧殿,供安西番佛像。殿前有菩提樹二株,婆娑可愛,結子堪作念珠。又有古松翠柏,幽靜如山林。十三年秋,殿複供安聖像如前,蓋體祖宗以來神道設教之意也。自嘉德右門之西,向南者曰二南門。門之北則八角井也。水不堪汲,天啟六年亦曾修浚,而味不改,真廢井矣。正北,曰四德門。再西,曰咸安宮,穆廟繼選皇后陳老娘娘居此,天啟年間客氏移住者。 *** 鹹和右門之北,向東與隆福門相對者,曰廣和右門。向南者曰翊坤宮,西宮李娘娘之所居也。西二長街之西,曰永甯宮,先帝改曰長春宮,成妃李老娘娘曾居之,及遭革封之後,移於乾西某所居焉。 *** 廣和門向東與端則門相對者,曰大成右門。向南者曰儲秀宮。西二長街之西曰咸福宮。神廟時,惠王、桂王共居之。百子門之北並列者,則乾清宮西之房五所。其西後小門,凡有事則開,如東後小門,總乾清門官經管啟閉也。 *** 以上則西一路之大略也。東西後小門之外,皆有惜薪司貯柴炭之園,備宮中進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