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治世余聞 | 上頁 下頁 |
卷二(3) |
|
辛酉秋,華容劉大夏自兩廣召至京,升兵部尚書。既受職,一日上召至幄中,問曰:「朕累召用爾,爾因何累以疾辭?」大夏對曰:「臣待罪兩廣,委的年老多病。況見近年四方人窮財盡,易於生變,兵部掌朝廷機務,萬一變生,臣才不足以了此事,憂懼不敢來。」上默然久之,曰:「爾乃盡心辦事。」大夏叩頭退。越數日,又召問曰:「爾言天下民窮財盡,自祖宗以來,征科賦斂,俱有常制,何以近年民窮財盡?」大廈對曰:「近年征斂,恐不止于常制。姑以臣巡撫地方言之,如廣西取鐸木,廣東取香料,費用錢糧,動以萬計。」上曰:「鐸木是軍中要用的急務,不得已取之。爾嘗奏來,已令停止了。今後但有分外的征斂,便令該衙門來說,再斟酌定奪。」 北虜驕橫,各邊俱有警報。時上以兵事屬意于太監苗逵,與逵謀欲舉兵出塞,劫虜營。謀已決,而英國公張懋、兵部尚書劉大夏俱不知。苗逵先與劉大夏在教場論兵事不合,心知二人不欲此舉,密告於上。乃召大夏論曰:「爾在兩廣,來時苗逵等於延綏河套陰劫虜營,由是虜不敢犯邊。爾知之否?」不夏對雲:「嘗聞從征將士言劫虜營時事,當時全仗朝廷威德,幸而逃脫,不然全軍覆沒於境外,未可以為善。」上曰:「永樂中頻年出塞破虜,今何不可?」大夏對曰:「皇上神武,固同于太宗皇帝,奈今之將領、兵力,遠有所不逮。且在當時,如國公丘福,稍違節制,遂令數萬兵俱陷虜地,況今之將又在丘福之下。不若令各邊將料敵戰守,猶似得策。」時左都禦史戴珊在側,極贊大夏言為是。上遽曰:「微爾二人之言,朕幾為人所誤!」遂寢其謀。大夏等歎曰:「上之聽言從善,如轉環若。是前代英君誼主所不能及也。」 上無日不視朝。或三五日朝罷鞭響,上起立寶座上,高聲:「兵部來!」於是尚書劉大夏跪承旨,由西陛以進。上退立寶座後,大夏徑造上前,語移時。群臣侍班觀望,人人欣戴。間或宣都察院,於是左都禦史戴珊亦承旨由西陛而登,上立寶座後,或坐輦中,與二臣相與商榷大事,多或移一二時方退。間亦召吏書馬文升與語,然比二公稍疏。其與劉公語,嘗令左右卻立,有欲盡削內官權柄。當時滅九門監門官,及禁革過取商稅,皆本於此。其朝臣無大小,皆樂趨朝,以仰承德意。間有語及早朝事,不能答者,就知其懶於朝矣。人自愧悔,蓋有不令而自不能安寢者也。 刑部尚書閔珪讞獄不稱旨,上怒甚。一日與尚書劉大夏論及之。劉與閔同年交厚,且知其為人,欲解救之,而未敢言。俟上諭畢,對曰:「法司執法,恩歸朝廷,似未可深怪。」上曰:「爾第雲古昔何人如此執法?」大夏見聖怒,莫知所對。上詰之,對曰:「嘗聞孟子雲:舜為天子,皋陶為士,執之而已。」上默然久之,怒意未解。大夏竊意所對欠避諱,心悔其失。上徐曰:「朕亦知閔珪是老成人物,欲求一人以易之,不可得。但此事執之太過耳。」明日奏下,允刑部之議。籲!上之明燭人心,而強於從善如此。 上嘗召問天下衛所軍士何如,大夏對曰:「與民一般窮,安得養其銳氣!」上曰:「在衛俱有月糧,征戍又有行糧,何以也窮?」大夏對曰:「自江南衛所困於運糧,江北衛所困於京操。運糧有腳價、還債之費,京操有做工、部料之費。此外浪費,猶有臣等不可知者,所以俱窮。」上曰:「朕在位許多年,不知天下軍民都這等窮。」嘆息久之。越數日,詔令各衙門凡損於軍民弊政,俱備查奏。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