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玉照新志 | 上頁 下頁 |
卷六(3) |
|
熙甯辛亥壬子聞武侯李[「聞」疑「間」之誤,又明本「李」作「事」],忘其名,以供奉官為衡州管界巡檢。一日,捕盜入九疑山,深曆岩洞,人跡罕到,忽瞻絕嶺,路窮不可上。徘徊民舍,遙見嶺中間有青煙一點,了然可辨。指以示村民,雲:「居常見之,但不知為何人所燎,樵夫牧子皆不能到也。」李侯識其處,歸以告同姓李君彥高者。李君業文,志未就,嘗以養生不死為意,每聞有方士異人,必訪之,與遊處者皆此類,恨未有得也。聞侯言,頗喜。即裹糧,假侯所與同行從者一人,往詣之。至其所,則獨尋路望青煙處,攀緣藤而上,嶮危備曆。忽得平地,有草堂三數間。叩門而入,見一老人燕坐其中。忽睹李君,驚相謂曰:「何為至此?此非人跡可到也。」李揖前,敘以久慕仙道,聞所聞而來。老人笑揖,與之坐。李問老人姓名。曰:「吾唐末人,因離亂避世,隱曆名山,來此亦三五十春秋矣。姓邢氏,名字不必問,吾亦不欲聞於世。」李意其為邢和璞,問之。則曰:「非也。」因問李曰:「吾避世久,不接人事,聞今國號宋,不知天子姓氏,傳代幾葉,年號謂何?」又指面前二小池,仍有竹筒作刻漏狀,曰:「從來甲子日辰,吾盡知之今日乃何日。所不知者國姓、年號耳。」李因盡告以熙甯天子姓號,傳序年月。仙老頷之而已。李又問:「仙翁居此既久,曾略下山乎?」曰:「從來此,凡三因取水到半山下,他時未嘗出也。」因叩以仙經道術要訣。則曰:「此當修養自到,難以口耳傳授。」但以修心治性,凡為人倫、慈愛、忠孝事告之。李不得問,糧盡乃歸。又數日,即為五日糧裹之而去,複至其所。其人笑喜問勞,李遂留五日。複叩之,則告以吐納鏈養之事。每坐語倦,則援瑟鼓之,其聲韻非世間之音。李絕不能辨其曲操,但覺草堂中逡巡如驚雷怒濤之聲,既罷,而餘韻不絕也。左右凡四窗,皆長。幾上文史如世間書,李竊視之,皆墨字天篆古文,間以朱字,如刊正校讎者,李皆不能曉。五日糧盡,又歸。歸數日,又攜五日糧以往,仙翁複笑延之如故,漸無間矣。李複叩之,遂以內丹真訣語之。李所說如此,恐其別有得,亦不傳也。因謂李曰:「吾以天上校對天書,自有程課,不須複來,恐妨吾事,吾亦不久徙居他處矣。」李問以窗間道書。雲;「此皆仙房所著天上書,凡系仙籍,皆與分校勘。此吾所校,已則歸之,別給他書也。」因贈李十二詩,臨行又書一絕,皆天篆古文,李初莫能識。其後竟不復往,莫知所之也。李得詩凡與同志或吾徒中善隸篆者討尋十八年,方盡識十三篇,遂以傳世。李今在衡、汾、湘間,頗有所得,但人無知者耳。羅君言如此。羅善篆,親授于李君天篆本摹之,許他時見贈,因默記十三篇,手錄示予,雲:「此湘潭羅仲衛所記」雲。詩列於後。 其題雲《詩贈晚學李君》。 虛皇天詔下仙家,不久星橫借客槎。壁上風雲三尺劍,林前龍虎一爐砂。 行乘海嶼千年鶴,坐折壺中四季花。為愛《陰符》問玄義,更隨驪海入煙霞。 久掩山齋看古經,但矜猿鶴事高情。爐中且喜丹砂死,岩下近聞朱草生。 堪鄙塵寰馳妄理,莫教流俗聽希聲。清溪有路無人識,獨弄滄浪一濯纓。 詰曲川原幾裡深,偶尋岩壑在前林。長懷萬古典墳樂,果稱幾年泉石心。 將著道經延白日,偷收岩藥化黃金。山中欲訪逍遙客,為報白雲深處尋。 人稀境靜絕塵埃,野客尋源或到來。怪石結成真洞府,亂山堆就假樓臺。 久窮至理難期老,獨放真機學未該。得共山翁話虛寂,不妨岩下且徘徊。 翠微堆裡隱雲煙,石擁藤蘿小洞天。常篆丹符驅木魅,每呼山鬼汲溪泉。 養成玉座千年石,煉過河車九轉鉛。記得潛虛真伴侶,出門爭贈買山錢。 秋景澄清物象希,山家沉寂俗難齊。常聽嶺瀑連雲瀉,時有林猿隔岫啼。 月黑笈明靈武動,夜寒囊破蹇驢嘶。收身已脫人間世,贏得煙蘿在處題。 丹雄初伏櫃方靈,萬里蓬壺第一程。神室不封添夜火,金砂新浴煉真形。 稚川筐裡藏丹訣,《鴻寶》方中檢藥名。既得仙人小龍虎,便尋根本到長生。 旋滴岩頭石裡泉,研朱將點洞靈篇。只看壁外數千卷,勝走人間三百年。 何事役心求妙友,便須窮理到真仙。竹關松徑逍遙境,雅使山翁悠意眠。 眼前龍虎實紛紜,說破丹砂世莫聞。故脫衣冠尋舊隱,便將猿鶴入深雲。 閑編野錄前朝事,靜校仙經古篆文。滿腹分明惟自識,塵寰誰認紫陽君? 無言隱幾閉松扃,萬古襟懷獨自靈。筆研特鋪三卷篆,彈冠嘗動一簪星。 青童去撅南山術,野客來尋北帝經。天道不須窺牖見,滿門山嶽自青青。 山家何物是知音,也勝人間枉用心。學就萬年龜喘息,習成千歲鶴呻吟。 沖和久養通靈獸,關節常調不死禽。獨對翠微誰更問,鼎分三足伴光陰。 世事功名不足論,好乘年少入真門。渾如一夢莊仙蝶,況是千年柱史孫。 須向《黃庭》分內外,不交《周易》秘乾坤。他年陵穀還遷變,家住蓬瀛我尚存。 外一絕雲: 日轉蓬窗影漸移,羅浮舊隱別多時。瀛州伴侶無消息,風撼岩前紫桂枝。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