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酉陽雜俎 | 上頁 下頁 |
卷十七·廣動植之二(1) |
|
龍,頭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 井魚,井魚腦有穴,每翕水輒於腦穴蹙出,如飛泉散落海中,舟人竟以空器貯之。海水鹹苦,經魚腦穴出反淡,如泉水焉。成式見焚僧菩提勝說。 異魚,東海漁人言,近獲魚,長五六尺,腸胃成胡鹿刀槊之狀,或號秦皇魚。 鯉,脊中鱗一道,每鱗有小黑點,大小皆三十六鱗。國朝律,取得鯉魚即宜放,仍不得吃,號赤鯶公。賣者杖六十,言「鯉」為「李」也。 黃魚,蜀中每殺黃魚,天必陰雨。 烏賊,舊說名河伯度(一曰從)事小吏,遇大魚輒放墨,方數尺,以混其身。江東人或取墨書契,以脫人財物,書跡如淡墨,逾年字消,唯空紙耳。海人言,昔秦皇東遊,棄算袋於海,化為此魚,形如算袋,兩帶極長。一說烏賊有碇,遇風則蚪前一須下碇。〈魚舀〉魚,凡諸魚欲產,〈魚舀〉魚輒舐其腹,世謂之眾魚之生母。 〈魚昔〉魚,章安縣出。出入〈魚昔〉腹,子朝出索食,暮入母腹。腹中容四子。頰赤如金,甚健,網不能制,俗呼為河伯健兒。 鮫魚,鮫子驚則入母腹中。 馬頭魚,象浦有魚,色黑,長五丈餘,頭如馬,伺人入水食人。 印魚,長一尺三寸,額上四方如印,有字。諸大魚應死者,先以印封之。 石班魚,僧行儒言,建州有石班魚,好與蛇交。南中多隔蜂,窠大如壺,常群螫人。土人取石班魚就蜂樹側灸之,標於竿上向日,令魚影落其窠上,須臾有鳥大如燕,數百,互擊其窠。窠碎,落如葉,蜂亦全盡。 鯢魚,如鯰,四足長尾,能上樹。天旱輒含水上山,以草葉覆身,張口,鳥來飲水,因吸食之,聲如小兒。峽中人食之,先縛於樹鞭之,身上白汗出如構汁,此方可食,不爾有毒。 鱟,雌常負雄而行,漁者必得其雙。南人列肆賣之,雄者少肉。舊說過海輒相負于背,高尺餘,如帆乘風遊行。今鱟殼上有一物,高七八寸,如石珊瑚,俗呼為鱟帆。成式荊州嘗得一枚。至今閩嶺重鱟子醬。鱟十二足,殼可為冠,次於白角。南人取其尾,為小如意也。 飛魚,朗山浪水有魚,長一尺,能飛,飛即淩雲空,息即歸潭底。 溫泉中魚,南人隨溪有三亭城,城下溫泉中生小魚。 羊頭魚,周陵溪溪中有魚,其頭似羊,俗呼為羊頭魚。豐肉少骨,殊美于餘魚。 〈魚重〉魚,濟南郡東北有〈魚重〉坑,傳言魏景明中,有人穿井得魚,大如鏡。其夜,河水溢入此坑,坑中居人皆為〈魚重〉魚焉。 玳瑁,蟲不再交者,虎鴛與玳瑁也。 螺蚌,鸚鵡螺如鸚鵡,見之者凶。蚌當雷聲則〈疒秋〉(一曰痢)。 蟹八月腹中有芒,芒真稻芒也,長寸許,向東輸與海神,未輸不可食。 善苑國出百足蟹,長九尺,四螯。煎為膠,謂之螯膠,勝鳳喙膠也。 平原郡貢糖蟹,采於河間界。每年生貢,斬冰火照,懸老犬肉,蟹覺老犬肉即浮,因取之。一枚直百金。以氈蜜束于驛馬,馳至於京。 蝤蛑,大者長尺餘,兩螯至強。八月,能與虎鬥,虎不如。隨大潮退殼,一退一長。 奔〈魚孚〉,奔〈魚孚〉一名罽,非魚非蛟,大如船,長二三丈,色如鯰,有兩乳在腹下,雄雌陰陽類人。取其子著岸上,聲如嬰兒啼。頂上有孔通頭,氣出哧哧作聲,必大風,行者以為候。相傳懶婦所化。殺一頭得膏三四斛,取之燒燈,照讀書、紡績輒暗,照歡樂之處則明。 系臂,如龜,入海捕之,人必先祭。又陳所取之數,則自出,因取之。若不信,則風波覆船。 蛤梨,候風雨,能以殼為翅飛。 擁劍,一螯極小,以大者鬥,小者食。 寄居,殼似蝸,一頭小蟹,一頭螺蛤也。寄在殼間,常候蝸(一曰螺)開出食。螺欲合,遽入殼中。 牡蠣,言牡,非謂雄也。介蟲中唯牡蠣是咸水結成也。 玉桃,似蚌,長二寸,廣五寸,殼中柱炙之如牛頭肱項。 數丸,形似蟛蜞,竟取土各作丸,丸數滿三百而潮至(一曰沙丸)。 千人捏,形似蟹,大如錢,殼甚固,壯夫極力捏之不死。俗言千人捏不死,因名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