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酉陽雜俎 | 上頁 下頁 |
卷十六·廣動植之一(2) |
|
◎羽篇 鳳,骨黑,雄雌夕旦鳴各異。黃帝使伶倫制十二籥寫之,其雄聲,其雌音。樂有鳳凰台,此鳳腳,下物如白石者。鳳有時來儀,候其所止處,掘深三尺,有圓石如卵,正白,服之安心神。 孔雀,釋氏書言,孔雀因雷聲而孕。 鸛,江淮謂群鸛旋飛為鸛井。鶴亦好旋飛,必有風雨。人探巢取鸛子,六十裡早。能群飛薄霄激雨,雨為之散。 烏鳴地上無好聲。人臨行,烏鳴而前引,多喜,此舊占所不載。貞元四年,鄭、汴二州,群鳥飛入田李納緒境內,銜木為城,高至二三尺,方十餘裡。納緒惡而命焚之,信宿如舊,烏口皆流血。俗候烏飛翅重,天將雨。 鵲巢中必有梁。崔圓相公妻在家時,與姊妹戲于後園。見二鵲構巢,共銜一木,如筆管,長尺余,安巢中,眾悉不見。俗言見鵲上樑必貴。大曆八年,乾陵上仙觀天尊殿有雙鵲,銜柴及泥補葺隙,壞一十五處,宰臣上表賀。 貞元三年,中書省梧桐樹上有鵲,以泥為巢。焚其巢,可禳狐魅。 燕,凡狐白貉鼠之類,燕見之則毛脫。或言燕蟄于水(一曰月)底。舊說燕不入室,是井之虛也。取桐為男女各一,投井中,燕必來。胸班黑,聲大,名胡燕。其巢有容匹素練者。 雀,釋氏書言,雀沙生,因浴沙塵受卵。蜀吊烏山,至雉雀來吊最悲,百姓夜燃火伺取之。無嗉不食,似持(一曰特)悲者,以為義,則不殺。 鴿,大理丞鄭複禮言,波斯舶上多養鴿。鴿能飛行數千里,輒放一隻至家,以為平安信。 鸚鵡,能飛。眾鳥趾前三後一,唯鸚鵡四趾齊分。凡鳥下瞼眨上,獨此鳥兩瞼俱動,如人目。玄宗時,有五色鸚鵡能言,上令左右試牽帝衣,鳥輒瞋目叱吒。岐府文學能延京獻《鸚鵡篇》,以贊其事。張燕公有表賀,稱為時樂鳥。 杜鵑,始陽相催而鳴,先鳴者吐血死。嘗有人山行,見一群寂然,聊學其聲,即死。初鳴先聽其聲者,主離別。廁上聽其聲,不祥。厭之法,當為大聲應之。 雛鵒,舊言可使取火,效人言,勝鸚鵡。取其目睛,和人乳研,滴眼中,能見煙霄外物也。 鵝,濟南郡張公城西北有鵝浦。南燕世,有漁人居水側,常聽鵝之聲。眾中有鈴聲甚清亮,候之,見一鵝咽頸極長,羅得之,項上有銅鈴,綴以銀鎖,隱起「元鼎元年」字。 晉時,營道縣令何潛之,於縣界得鳥,大如白鷺,膝上髀下自然有銅鐶貫之。 鶄,舊言辟火災。巢于高樹,生子穴中,銜其母翅飛下養之。 鴟,相傳鶻生三子,一為鴟。肅宗張惶後專權,每進酒,常置鴟腦酒。鴟腦酒令人久醉健忘。 異鳥,天寶二年,平盧有紫蟲食禾苗。時東北有赤頭鳥,群飛食之。開元二十三年,榆關有虸蚄蟲,延入平州界,亦有群雀食之。又開元中,具州蝗蟲食禾,有大白鳥數千,小白鳥數萬,盡食其蟲。 大曆八年,大鳥見武功,群鳥隨噪之。行營將張日芬射獲之,肉翅,狐首,四足,足有爪,廣四尺三寸,狀類蝙蝠。又邠州有白頭鳥,乳鴝鵒。 王母使者,齊郡函山有鳥,足青,觜赤,黃素翼,絳顙,名王母使者。昔漢武登此山,得玉函,長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為白鳥飛去。世傳山上有王母藥函,常令鳥守之。 吐綬鳥,魚複縣南山有鳥,大如鴝鵒,羽色(一曰毛)多黑,雜以黃白,頭頰似雉,有時吐物,長數寸,丹彩彪炳,形色類綬,因名為吐綬鳥。又食必蓄嗉,臆前大如鬥,慮觸其嗉,行每遠草木,故一名避株鳥。 鸛鵓,一名墮羿,形似鵲。人射之,則銜矢反射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