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雲麓漫鈔 | 上頁 下頁 |
三二七 |
|
《洪範》一書,學者惑于傳注,說愈多而愈不通。其失有四:一曰惑於「天乃錫禹《洪範》九疇」,以謂禹親受之於洛,而不究《大易》,「河出圖,洛出書」之義。二曰惑于「汨陳其五行」,以謂《洪范》主於五行,取其五之可合者類之,其不可合如三德八政等,則棄而不言。三曰惑於「一五行」至「九五福」,為《洛書》本文,以為天神言語,陳列字數,而不究天何言哉。四曰惑于禹次之數,自初一至九為五十五數,而棄五行五事,至五福不言。 夫《河圖》《洛書》,俱出於羲皇之前,有其數而無其義,天生聖禹,能究其旨,敘而演之,安假天神言語文字,始見其五?以謂非五行不足以體之,故以五行為初一,次取其五曰敬用五事,三取其八曰農用八政,四取其五曰五紀,五取其極曰皇極,六取其三曰三德,七取其七曰稽疑,八取其五曰庶征,九取其五六曰五福六極。始也,龜文只有五五八五五三七五五六之數,分佈於龜背,皇極則中虛,總而數之凡五十,若加以中虛之數,則為五十五,禹觀《洛書》,次其數,猶伏羲睹《河圖》而畫八卦;箕子陳《洪範》,猶文王重《易》而系《卦辭》。 自初一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以下皆箕子釋禹次之文,他皆類此。禹次之八政,亦必有釋,今亡矣。五紀歷數下,前輩雲:當繼以「王省惟歲」至「則以風雨」,乃箕子釋五紀之辭。七稽疑者,因其有雨、霽、蒙、驛、克、貞、悔凡七,故就著而為稽疑。庶征,曰雨、暘、燠、寒、風凡五,各以其時,故曰:「五者來備」,目曰「庶征」。 若夫皇極則中虛,而五居其中,大禹以謂五福六極,人事之成,故並於九,而大法備矣。以此觀《洪範》,與《易》更三聖世曆三紀何異?則《洪範》一書血脈通貫,初無五行之拘,又不為三德八政之棄,已別有解,新舊圖具于左方。 ◎九類洛書 一與六共宗,二與七共朋,三動而左與八為友,四處于右而與九同道,五處於中與十相守。 ◎洪範九疇圖 ◎范氏範圖 貌恭肅 木曲直 時雨 言從乂 金從革 時暘 皇極 視明哲 火炎上 時燠 之建 聽聰謀 水潤下 時寒 思睿聖 土稼穡 時風 貌不恭狂 木不曲直 恒雨 皇極 言不從僭 金不從革 恒暘 不建 視不明豫 火不炎上 恒燠 聽不聰急 水不潤下 恒寒 思不睿蒙 土不稼穡 恒風 ◎今定洛書本數禹所次圖 呂居仁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其略雲:「古文衰於漢末,先秦古書存者為學士大夫剽竊之資,五言之妙,與《三百篇》、《離騷》爭烈可也。自李杜之出,後莫能及。韓、柳、孟郊、張籍諸人,自出機杼,別成一家。元和之末,無足論者,衰至唐末極矣。然樂府長短句,有一唱三歎之音,至國朝文物大備,穆伯長、尹師魯始為古文,成于歐陽氏,歌詩至於豫章始大出而力振之,後學者同作並和,盡發千古之秘,亡餘蘊矣。」 錄其名字,曰江西宗派,其原流皆出豫章也。宗派之祖曰山谷,其次陳師道(無己)、潘大臨(邠老)、謝逸(無逸)、洪朋(龜父)、洪芻(駒父)、饒節(德操,乃如壁也)、祖可(正平)、徐俯(師川)、林修(子仁)、洪炎(玉父)、汪革(信民)、李錞(希聲)、韓駒(子蒼)、李彭(商老)、晁沖之(叔用)、江端本(子之)、楊符(信祖)、謝邁(幼槃)、夏倪(均父)、林敏功、潘大觀、王直方(立之)、善權(巽中)、高荷(子勉),凡二十五人,居仁其一也。議者以謂陳無己為詩高古,使其不死,未必甘為宗派。若徐師川則固嘗不平曰:「吾乃居行間乎?」韓子蒼雲;「我自學古人。」均父又以在下為恥。不知居仁當時果以優劣銓次,而姑記姓名?而紛紛如此,以是知執太史之筆者,戛戛乎難哉!又不知諸公之詩,其後人品藻,與居仁所見又如何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