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雲麓漫鈔 | 上頁 下頁
三一一


  ◎辯《易》九六論

  《乾》之爻皆九,而《坤》六,何也?世之儒曰:「吾聞諸穎達曰:『陽尊得兼乎陰,陰不得兼乎陽也。」他日,予與董生言及《易》,生曰:「吾聞諸畢中和雲:舉老而稱也。請征諸揲蓍,夫端策者一變而逢少,與歸奇而為五;再變而逢少,與歸奇而為四,三變如之,是老陽之數分措乎指間者十有三策焉。其餘三十有六,四四而運之得九是已,故《易·系注》雲:『《乾》一爻三十六策也。』一變而遇多,與歸奇而為九,再變而遇多,與歸奇而為八,三變如之,是老陰之數分措乎指間者二十有五策焉。其餘二十有四,四四而運得六是已,故《易·系注》雲:『坤一爻二十四策也。』借如一變而遇少,再變三變而遇多,是少陽之數分措乎指間者二十有一策。其餘二十有八,四四而運得七,一變而遇多,再變三變而遇少,是少陰之數分措乎指間者十有七策。其餘三十有二,四四運得八,故九與六為老,老為變爻,七與八為少,少為定位,故曰舉老而稱,亦曰尚變而稱。且夫筮為坤者,常遇八,斯坤矣;常遇六,斯乾矣。在《左氏》《國語》有之。晉公子親筮之,曰:『尚有晉國,得貞屯、悔豫。』皆八八,非變爻,故不曰有所之。按坎二世而為屯,屯之六二為世爻;震一世而為豫,豫之初六為世爻,蓋屯六二在坎則為陽爻,自震變豫則初六亦陽爻,屯之二,豫之初,皆少陰不變,斯非八乎?卦由老數而舉曰六,筮由蓍數,故斥曰八。在《左氏春秋傳》有之,曰:『穆姜薨於東宮,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

  史曰:「是謂艮之隨。』夫艮■■(艮下艮上)之隨,(震下兌上)唯二不動,斯遇八也。餘五位皆九六,故反焉。筮法以少為卦主,變者五而定者一,故以八為占。艮之六二,曰『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史以為東宮實幽也,遇此為不利,故從變爻而占,苟以說于薑也。何則?卦以少為主,若定者五而變者一,即宜曰之某卦,觀之否,師之臨類是也。變與定均即決以內外,今變者五,定者一,宜從少占,懼不吉而更之,故曰是謂艮之隨。是謂之雲者,苟以說,故穆姜終死於東宮,與艮會耳。而杜元凱於此注,以為雜用三《易》,故有遇八之雲,非臻極之理也。」《劉子》曰:「余與董生言六九之義,信與理會,為不誣矣。」

  余又于左氏二書參焉,若形影然,而世人往往攘臂於其間,曰:「生之名孰與穎達著邪?而材孰與元凱賢邪?曆載曠日,未嘗有聞人明是說者。」雖餘憤然用口舌爭,特貌從者什一二焉。嗟乎!由數立文,所如皆合,昭昭乎若觀三辰,其不晦也如此。然猶貴聽而賤視,齗齗然莫可更也,矧無形之理,不可見之道邪?餘獨悲而志之,以俟夫後覺。初董生言本畢中和,中和本其師,師之學本一行雲。

  第一指(餘一益二,餘二益二,餘三益一,餘四益四。)

  第二指(餘一益二,餘二益一,餘三益四,餘四益三。)

  第三指(與第二指同。)

  右揲蓍數(掛從下起指,亦自下始。第一指法地,故益成偶,第二法天,故益成奇;第三人極法天,故同。)

  第一指(遇一益三,並掛一為五,遇三遇二並同,謂之少與一同。)

  第二指(遇一益二,並掛一為四。)

  第三指(遇一益二,並掛一為四。)

  右三指,俱遇少通,計十三策,其餘三十六策,四四運之得九為老陽,故《易·系》雲:「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注雲:「陽爻九,一爻三十六策,六爻二百一十有六。」

  第一指(遇四益四,與掛一為九。)

  第二指(遇四益三,與掛一為八,遇三一同。)

  第三指(遇第二指同。)

  右三指,俱遇多通,計二十五策,其餘二十四策,四四運之得六為老陰,故《易·系》雲:「坤之策百四十有四,謂陰爻六,一爻二十四策,六爻一百四十有四。」

  第一指(遇一益三,並掛一為五。)

  第二指(遇四益三,並掛一為八。)

  第三指(與第二指同。)

  右初指少,第二第三指多,以少為主,通計二十一策,其餘二十八策,四四運之得七為少陽。

  第一指(遇四益四,並掛一為九。)

  第二指(遇一益二,並掛一為四。)

  第三指(與第二指同。)

  右初指多,第二第三指少,以多為主,通計一十七策,其餘三十二策,四四運之得八為少陰。

  第一指(遇少謂一二也,並止於五。)

  第二指(遇多謂三四也,並止於八。)

  第三指(又遇少謂一二也,並止於四。)

  右初指少,第二指多,第三指又少,以多為主,通計一十七策,其餘三十二策,四四而運得八為少陰。

  第一指(遇多謂四也,止於九。)

  第二指(又遇多謂三四也,止於八。)

  第三指(遇少謂一也,止於四。)

  右初指第二指並多,第三指獨少,以少為主,通計二十一策,其餘二十八策,四四運之得七為少陽。

  第一指(遇少止於五。)

  第二指(又遇少止於四。)

  第三指(遇多止於八。)

  右初指二指並少,三指獨多,以多為主,通計一十七策,其餘三十二策,四四運之得八為少陰。

  穆姜薨於東宮,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史曰:「是為艮之隨,」夫艮■■(艮下艮上)之隨,(震下兌上)唯二爻不動,餘五盡變,變者遇九六也。二不動者遇八也。晉公子親筮之曰:「尚有晉國。」得貞屯、悔豫皆八。夫屯■■(震下坎上)六位盡不遇九六,故不動,既無所之,即以世爻為占。按屯是坎宮二世卦,故以二為占則遇八;夫豫■■(坤下震上)是震宮一世卦,以初六為占亦遇八。韋昭於此注雲:內曰貞,外曰悔,震下坎上為屯,坤下震上為豫,言得此兩卦,震在屯為貞,在豫為悔,八謂震兩陰爻,在貞在悔皆不動,所以筮史占之謂閉而不通者,爻無為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謂陽爻九,一爻三十六策,六爻當二百一十六。言三十六者,舉老陽也),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謂陰爻六,一爻二十四策,六爻當百甲十有四。言二十四者,舉老陰也),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六十四卦都三百八十四爻,陰陽相半,各一百九十二爻。

  陽爻一爻三十六策,合為六千九百一十二。陰爻一爻二十四策,合為四千六百八。

  右六九之數

  一行《大衍論》雲:「三變皆剛,太陽之象也。三變皆柔,太陰之象也。一剛二柔,少陽之象也。一柔二剛,少陰之象也。少陽之剛,有始、有壯、有究。少陰之柔,有始、有壯、有究。因綜四象之變,而成八象焉。八象之位,而八卦之本列矣。」注雲:「太陽始動,施于太陰,而生震象之七(謂少陽之七,為震初九);再動於壯,而生坎象之七(謂三索而得男也);三動於究,而生艮象之七(謂三索而得男也)。太陰始動,施於太陽,而生巽象之八(謂少陰之八,為巽初六);再動於壯,而生離象之八(謂再索而得女也);三動於究,而生兌象之八(謂三索而得女也)。是以九、六、七、八、分為八象。」

  右《大衍論》

  《國語》又曰:「董因迎公於河,公問焉,曰:『吾其濟乎?』對曰:『臣筮之得泰之八,曰:是謂天地配亨,小往大來,今及之矣。何不濟矣?』」韋昭雲:「泰三至五,震象為侯,陰爻不動,其數皆八,與貞屯悔豫義同。」劉子曰:「昭此說用互體有震,按董因之言,天地配亨,是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之爻;夫泰,乾坤體全,內外位正,內為身,外為事,蔔得國事也。以外卦為占,六五居尊位,故統論卦下辭,小往大來,爻遇歸妹,故曰天地配亨,何必取互體也。」

  右白樂天與董生言《易》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