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雲麓漫鈔 | 上頁 下頁
五六


  鹽池在中條山之北,處四高中下之地,東西五十裡,南北七十裡。《公羊傳》:「河千里一曲。」唐梁肅謂:「河自昆侖來會,溟漲九裡,在鹽泉穀。」又唐崔教謂:「鹽池之數有九,一在幽朔,二在河東。」

  所謂河東者,大樑之東也。一在鹽州,一在解梁,蓋河勢屈曲回抱,而中有鹽泉,水性至曲而折,鹽性至折而聚。《洪範》曰:「潤下作鹹。」積千里之潤,去海既遠,是以伏脈地中,聚而作鹹,此鹽水之所自由也。解州鹽池自解縣東抵安邑之南,凡五十裡,南北廣七十裡,中隨兩邑之境分之,曰解池、安邑。

  其雇於官而種鹽者曰攬戶,治畦其旁,盛夏引水灌畦而種之,得東南風,一息而成,取而暴之,已而乃入之庵中,其外作重堰,邏卒百人,曰護寶都,以防盜者。《圖經》引《穆天子傳》有「安邑觀鹽」之語;《春秋傳》魯成公六年,晉人謀去故絳,諸大夫曰:「必居郇瑕之地,沃饒而近鹽。」即此地也。

  淮浙煎鹽,布灰於地,引海水灌之,遇東南風,一宿鹽上聚灰,暴幹,鑿地以水淋灰,謂之鹽鹵。投幹蓮實以試之,隨投即泛,則鹵有力,鹽佳。值雨多即鹵稀,不可用。取鹵水入盆,煎成鹽。牢盆之制不一,有用鐵者、以數片鐵合成,中疊磚為柱以承之,亦有以竹為盆者。鹽戶謂之亭戶,煎夫穿木履立於盆下,上以大木杴抄和,鹽氣酷烈,薰蒸多成疾。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