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夜航船 | 上頁 下頁
山川(3)


  ◎寶山

  一名攢宮。在會稽縣東南。宋高、孝、光、寧、理、度六陵在焉。元妖僧楊璉真伽發諸陵,唐玨潛收陵骨,瘞于蘭亭山之冬青樹下,陵骨得以無恙,獨理宗頭大如鬥,不敢更換,元人取作溺器。我太祖得之沙漠,複歸本陵,有石碑記其事。

  ◎越城中八山

  臥龍、蕺山、火珠、白馬、峨眉、鮑郎、彭山、怪山。更有黃琢山,在華嚴寺後,人不及知。峨眉山,在軒亭北首民居之內,今指土穀寺神桌下小石為峨眉山者,非是。怪山在府治東南,《水經注》雲:是山自琅琊東武海中一夕飛來,居民怪之,故曰怪山。上有靈鰻井,鰻大如柱,能致風雨。越王築台其上,有觀雲氣。

  ◎尾閭

  台州寧海縣東,海中水湍急,陷為大渦者十餘處,百凡浮物,近之則溺。

  ◎瓠子河

  漢武帝元光三年,河決頓丘,複決濮陽,瓠子泛郡十六,發卒數萬人塞瓠子河。天子自臨決河,沉白馬玉璧於河,築室其上,名防宣宮。

  ◎錢塘潮

  朝夕兩至,初三日起水,二十日落水。每月十八潮大,八月十八潮尤大。有候潮歌曰:「午未未未申,寅卯卯辰辰,巳巳巳午午,朔望一般輪。」

  ◎磻溪

  在鳳翔府寶雞縣。呂望釣此,得一魚,腹有璜玉,文曰:「周受命,呂氏佐。」今石上隱隱見兩膝痕。

  ◎灩澦堆

  在瞿唐峽口。有孤石,冬出水二十余丈,夏即沒入土。人雲:「灩澦大如象,瞿唐不可上;灩澦大如馬,瞿唐不可下。」以為水候。庾子輿奉父櫬還巴東,至瞿唐,水壯。子輿哀號,峽水驟退,舟得安行。人為之語曰:「灩澦如帕本不通,瞿唐水退為庾公。」

  ◎長江三峽

  瞿唐峽與歸峽、巫山峽,世稱三峽,連亙七百里,重岩疊障,隱蔽天日,非亭午夜分,不見日月。《水經》雲杜宇所鑿。

  ◎爛柯山

  衢州府城南。一名石室。道書謂青霞第八洞天。晉樵者王質入山,見二童子弈,質置斧而觀。童子與質一物,如棗核,食之不饑。局終,示質曰:「汝斧柯爛矣。」質歸家,已百歲矣。

  ◎江郎山

  在江山。世傳江氏兄弟三人登其巔,化為石,故名。山頂有池,產碧蓮、金鯽。

  ◎金華山

  府城北。金星與婺女星爭華,故名。又名長山,週三百六十餘裡,其最勝者曰金華洞,道書第三十六洞天。

  ◎四明山

  在余姚縣。高三萬八千丈,週二百一十裡,由鄞小溪入,則稱東四明;由余姚白水入,則稱西四明;由奉化雪竇入,則直謂之四明。道經第九洞天也。峰凡二百八十有二,中有峰曰芙蓉,有漢隸刻石上,曰「四明山心」。其右有石窗。

  ◎天水池

  在重慶江津縣。邑人春月遊此,競于池中摸石祈嗣,得石者生男,得瓦者生女,頗驗。

  ◎大瀼水

  在奉節縣。杜甫詩「瀼東瀼西一萬家」,即此。郡人龍澄,嘗於瀼中見一石盒,探取之,獲玉印五,文字非世間篆籀。忽有神人詫曰:「玉印乃上帝所寶,昔授禹治水,水治複藏名山大川。今守護不謹耳!可亟投元處。」澄如其言。後登上第。

  ◎牛心山

  龍安府城之東。梁李龍遷葬此。武后時鑿斷山脈。玄宗幸蜀,有老人蘇垣奏:龍州牛山,國之祖墓,今日蒙塵,乃則天掘鑿所致也。玄宗命刺史修築如舊。未幾,誅祿山。

  ◎峨眉山

  眉州城南,來自岷山,連岡疊障,延袤三百餘裡,至此突起三峰,其二峰對峙,宛若蛾眉。

  ◎磨針溪

  彭山象耳山下,相傳李白讀書山中,學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白問故,媼曰:「欲作針耳。」白感其言,遂卒業。

  ◎長白山

  在開原東北千餘裡。橫亙千里,其巔有潭,周八十裡,深不可測,南流為鴨綠江,北流為混同江。

  ◎太行山

  懷慶府城北。王烈入山,忽聞山北雷聲,往視之,裂開數百丈,石間一孔徑尺,中有青泥流出,烈取摶即堅凝,氣味如香粳飯。

  ◎神農澗

  在溫縣。神農采藥至此,以杖畫地,遂成澗。

  ◎臥龍崗

  南陽府城西南。即諸葛亮躬耕處,有三顧橋。

  ◎丹水

  在內鄉縣。《抱樸子》雲:水有丹魚,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魚皆浮水,赤光如火,取其血塗足,可步行水上。

  ◎天中山

  汝寧府城北。在天地之中,故名。自古考日影測分數,莫正於此。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