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榆巢雜識 | 上頁 下頁
鑿井灌溉


  陝西巡撫崔紀奏:「臣籍隸蒲州,習見鑿井灌田之利。如永濟、臨晉、虞鄉、猗民、安邑等縣,小井用轆轤,大井用水車。其灌溉之法,小井六七丈以下,皆可用人力汲引,每井可灌田四、五畝。大井深淺二丈上下,水車用牲口挽拽,每井可灌田二十餘畝。其製造之法,小井不用磚砌,工匠、器具價值,淺者一二兩,深者三四兩可辦。即地中帶沙須磚砌者,二費亦不過七八兩以外。大井即不帶沙淤,亦須磚砌。淺者工費八九兩,稍深者十餘兩,而一水車,亦非二十餘兩不辦。其收穫之利,在雨澤調勻之年,似可無事于井,然而西北地高土燥,不厭灌溉,井澆一畝,厚者比常年不啻數倍,薄者亦有加倍之入。

  至遇旱年,雖井水亦必減少,然小井仍可灌三四畝,大井灌十餘畝。在常田或顆粒無收,而此獨仍有豐收。前康熙庚子、辛醜,晉省連旱二年。無井州縣,流離載道,而薄屬五邑獨完,即井力之明效大驗也。再陝省富平、蒲城二縣,井利頗多,庚子、辛醜亦籍此免荒。臣據秦、晉成效,思更為推廣。除延安、榆林二府,邠、鄜、綏德三州,所屬地土高厚,不能鑿井外,其餘西安、同州、鳳翔、漢中四府,並商、乾、興安三州可鑿之地甚多。

  現在民間亦有行者。大約渭以南九州縣地勢低下,或一二丈,或三四丈即可得水。渭以北二十餘州縣地勢高仰,亦不過四五丈或六七丈即可得水。今據各屬報到,西安府咸甯、長安、臨潼、渭南、盩厔、鄠縣、高陵、涇陽、三原、醴泉、咸陽、富平、興平各縣可鑿井者,田三千一百餘頃;乾州武功縣可鑿井者,共一百十餘村落。又漢中九屬,渠水最盛,半系稻田,知府朱閑聖報稱可鑿井者十分之三。臣思有力之家,可以勸諭開鑿,無力貧民,實難勉強。仰翼恩准將地丁、耗羨銀兩借給無力貧民,以資鑿井之費,分三年清還。臣酌定開鑿事宜,督令各州縣實心稽察、懲勸,俟辦理少有頭緒,臣親身查看。庶陝西通省統計河、泉、井水,約可有一半水田,而水田收穫之粟,約比常田二三倍。即偶遇旱歉,有此一半水田,即可有一半收成。再鑿井灌田,民力況瘁,與河泉自然之水利不同。開鑿之後,再請免其以水田升科」。

  乾隆二年允行。至三年,撫臣張楷遵旨覆奏:「陝西鑿井灌田之事,除延、榆、綏山嶺環疊,不能開井外,其西、鳳等處原報開井六萬六千六百二十二眼,內不成井三萬三千六百七十七眼。細訪井灌之法,不慮開鑿之不多,而慮民力之不給。車井用牲口引戽,得水頗多,然非殷實之家不能開造。其用轆轤、桔槔汲引者,所灌止二三畝。每井需三四人轉引提曳,數口之家,不過竭蹶一二井而止。前撫崔紀,務期速效,井數徒增而人力不周,不能收多井之利。今未成之井已任民填塞耕種,已成聽民酌量留用,應疏浚者仍勸民疏浚。再飭地方官不得委任胥吏查察,致滋紛擾」。報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