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續世說 | 上頁 下頁
言語(4)


  幽州楊志誠逐李載義,自為帥。文宗聞之,驚,急召宰相。時牛僧孺先至,上曰:「可柰何?」僧孺曰:「此不足煩聖慮。臣被召,疾趨氣促,容臣稍緩息以對。」上良久曰:「卿以為不足憂,何也?」僧孺對曰:「陛下以范陽非國家所有,前時劉總向化,以土地歸闕。朝廷約用錢八十萬貫,而未嘗得范陽尺布鬥粟上供天府,則今日志誠之得,猶前日載義之得也。陛下但因而撫之,亦事之宜也。且范陽國家所賴者,以其北捍突厥,不令南寇。若假志誠節鉞,錫其土地,必自為力。則爪牙之用,固不計於逆順。」上大喜曰:「如卿之言,吾灑然矣。」

  張公藝鄆州人,九代同居。高宗有事泰山,親幸其宅,問其義居所以久。其人請紙筆,但書百餘忍字。高宗為之流涕,賜以縑帛。

  司馬承禎,睿宗問以理國。對曰:「順物自然而無私焉,而天下理。《易》曰:『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是知天不言而信,不為而成,無為之旨,理國之道也。』」睿宗嘆息。

  元宗問吳筠,以道法之精,無如五千言,其餘枝詞蔓說,徒費紙劄耳。

  元宗幸東都過崤穀,道隘不治,上欲免河南尹及知頓使,宋璟諫曰:「陛下方事巡幸,今以此罪二臣,恐將來民受其弊。」上遽命釋之。璟曰:「陛下罪之,以臣釋之,是代陛下受德。請令待罪朝堂,而後赦之。」從之。

  憲宗誅李錡,有司籍錡家財輸京師。翰林學士裴垍李絳上言:「以為李錡僭侈割剝六州之人以富其家,或枉殺其身而取其財,陛下閔百姓無告,故討而誅之。今輦金帛以輸上京,恐遠近失望,願以逆人資財賜浙西百姓,代今年租賦。」上嘉歎久之,即從其言。

  憲宗從容問李絳曰:「諌官多謗訕朝政,皆無事實,朕欲謫其尤者一二人,以儆其餘,何如?」對曰:「此殆非陛下之意,必有邪臣欲壅蔽陛下之聰明也。人臣死生,系人主喜怒,故敢發口諫者有幾?就有諫者,皆晝度夜思,朝刪暮減,比達什無二三。故人主孜孜求諫,猶懼不至,況罪之乎?如此杜天下之口,非社稷之福也。」上善其言而止。

  石晉桑維翰恐與敵失歡,上疏曰:「議者以陛下于契丹有所供億,謂之耗蠹,有所卑遜,謂之屈辱。微臣所見,則曰不然。且以漢祖英雄,猶輸貨于冒頓;神堯武略,尚稱臣于可汗。此謂達于權變,善於屈伸,所損者微,所利者大。必若因茲交構,遂成釁隙,自此歲歲徵發,日日轉輸,困天下之生靈,空國家之府藏,此為耗蠹,不亦甚乎?兵戈既起,將帥擅權,武吏功臣,過求姑息,邊藩遠郡得以驕矜,外剛內柔,上淩下替,此為屈辱,又非多乎?」

  晉天福初,頻有肆赦。張允進駁赦論曰:「《管子》雲:『凡赦者小利而大害,久而不勝其禍。無赦者小害而大利,久而不勝其福。』又《漢紀》雲:『吳漢疾篤,帝問所欲言,對曰:「唯願陛下無赦耳。」』如是何也?蓋行赦不以為恩,不行赦亦不以為無恩,為赦有罪故也。竊觀自古帝王,皆以水旱,則降德音,而宥過開狴牢以放囚。假有二人訟,一有罪一無罪,若有罪者見舍,則無罪者銜冤。銜冤者何疏,見舍者何親?如此乃致災之道,非救災之術也。」帝覽而嘉之,降詔獎飾,仍付史館。

  江南李升問道士王棲霞:「何道可致太平?」對曰:「王者治心治身及治家國,今陛下尚未能去饑嗔飽喜,何論太平?」升後自簾中稱歎,以為至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