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武林舊事 | 上頁 下頁 |
湖山勝概(8) |
|
天申萬壽圓覺教寺舊為了義法師塔院。有歸雲堂、三昧正受閣,並高宗禦書。累朝臨幸,有御座禦榻。理宗禦書「清涼覺地」。 石獅子路 香林園 斑衣園韓府。 金沙澗靈竺之水,自此東入於湖。 顯慈集慶教寺閻貴妃香火。寺匾殿閣,皆理宗禦書。有月桂亭,甚佳。金碧為湖山諸寺之冠。 靈隱天竺寺門俗呼「二寺門」。袁居中書白樂天詩:「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元從一寺分。」正此也。 合澗橋靈竺二山之水會合於此。 龍脊橋 武林山又名「靈隱山」,又曰「靈苑山」,又曰「仙居山」。有五峰:曰「飛來」,曰「白猿」,曰「稽留」,曰「月桂」,曰「蓮華」。山前有澗,即武林泉也。 呼猿洞龍泓洞有蔣之奇篆字。前後諸賢題字極多。二洞在飛來峰。 女兒山一名「玉女岩」。 青靈岩 理公岩乃靈隱開山慧理法師。在靈鷲寺後。 冷泉有亭在泉上。「冷泉」二字,乃白樂天書;「亭」字乃東坡續書。詩匾充棟,不能悉錄。林丹山詩雲:「一泓清可沁詩脾,冷暖年來只自知。流出西湖載歌舞,回頭不似在山時。」(宋刻「流出」作「流向」。) 溫泉 醴泉二泉在冷泉之上。 葛塢朱墅 候仙山(宋刻「候山亭」。) 壑雷亭 觀風亭又有虛白、見山、袁君、紫微、翠微、石橋、月桂等亭,及丹灶,隱居、許邁、思真三堂、連岩棧、伏龍濺等,今皆廢。 景德靈隱禪寺相傳「靈隱禪寺」乃葛仙書,或雲宋之問書。景德中,續加「景德」二字。有百尺彌勒閣、蓮峰堂。方丈曰直指堂。千佛殿、延賓水閣、望海閣。理宗禦書「覺皇寶殿妙莊嚴域」。又有巢雲亭、見山堂、白雲庵、松源庵、東庵等,在山后,尤幽寂可喜。 北高峰塔在靈隱寺山后絕頂,比南高峰尤高,上有五顯祠,遠近炷香,四時不絕。 法安院舊名「廣嚴」。唐韜光禪師築庵于院後,有清獻、東坡題名。 保寧院舊名「保安無量壽」。 資聖院舊名「大明」。開山咸澤禪師。 韜光庵韜光禪師道場。與樂天同時。周伯弼有詩,前後諸賢留題甚多。舊有僧嘗於此降仙,請至釋子蘭以下十人,凡七士、三釋,皆唐人能詩者,各書一詩,語極奇絕,曲盡其景。今詩尚存壁間。 永福寺隆國黃夫人功德,咸淳九年建,在靈隱西石筍山下。 石筍普圓院天福二年,黃氏重修。舊名「資嚴」,山有石如筍,高數十丈,故名「石筍寺」。有超然台、金沙、白沙二泉、鄴公庵。杭守祖無擇愛此山之勝,結庵於此,取公所封名之。方丈左右金漆板扉,皆趙清獻諸賢蘇秦黃陳留題,及文與可竹數枝,如張總得父子、吳傅朋等題字甚多,歲久暗淡,猶隱隱可見。寺極清古幽邃,為湖山諸刹之冠。後隆國黃夫人以超然台為葬地,遂移此院於山之西,而古意不復存矣。 天聖靈鷲院僧德賢建。(宋刻「靈壽」。) 鐵舌庵 隆親永福院溫國成夫人香火。今廢。 時思薦福寺吳益王墳寺。舊以下竺為墳寺,後以古刹,遂別建於此。高宗嘗臨幸。吳太皇手書《金剛經》,有楊太后跋,及高宗禦書《心經》,並刻石藏下竺靈山塔下。《益王神道碑》,蔣燦書,字甚佳。墓前二石馬,琢刻如生,舊傳夜輒馳驟,其鞦轡光瑩如玉,至今苔蘚不侵。寺有宜對亭、通雲亭、雙珠亭、萬玉軒、雨華堂。湖山至此極幽邃矣。(宋刻無「通雲亭、雨華堂」。) 黃妃墓錢王妃。 卓筆峰 明惠尼院舊名「定惠」。錢王孫妃香火。 石人嶺 海峰庵 無著禪師塔舊有無垢院,韓平原以為壽地,遷院于靈石山側。後楊郡王複取為壽地,遂啟其塔,乃陶龕,容色如生,發垂至肩,指爪皆繞身,舍利無數,留三日不壞,竟荼毗之。僧肇淮海有詩雲:「一定空山五百年,不須惆悵啟頹磚。路旁多少麒麟塚,過眼無人贈紙錢。」今地為永福所有。(宋刻「肩」作「眉」。) 西溪路: 畢宮師墓畢再遇之父子皆葬于此。 三天竺自靈鷲至上竺郎當嶺止。 陳明大王廟漢靈帝熹平余杭令陳渾,後唐明宗長興中封太平靈衛王。 靈鷲興聖寺惠理法師卓錫之地。吳越王建有靈山海會閣,理宗禦書。理公岩、滴翠軒、九品觀、東坡祠、東坡題名。 隋觀法師塔下竺。開山祖師真觀。 下天竺靈山教寺在隋號「南天竺」,五代時號「五百羅漢院」,祥符初號「靈山寺」,天禧複名「天竺寺」,紹興改賜「天竺時思薦福」,為吳秦王香火。慶元複今額,有禦書。閣藏仁宗及中興五朝禦書。曲水亭、前塔、跳珠泉、枕流亭、適安亭、清暉亭、九品觀、堂石、面靈桃石、蓮華水波石、悟侍者塔並祠、草堂、西嶺、臥龍石、石門澗、神尼舍利塔、日觀庵。方丈曰「佛國」。「法堂」二字乃雲房鐘離權書,甚奇古。金光明三昧堂、神禦殿、瑞光塔、普賢殿、無量壽閣、回軒亭、七葉堂、客兒亭、大悲泉、重榮檜、葛仙丹井、白少傅烹茶井、石樑、翻經台、望海閣、香林亭、香林洞、無根藤、鬥雞岩、夜講臺、登嘯亭、靈山后塔、慈雲懺主榻、七寶普賢閣、旃檀觀音瑞像,有記。大抵靈竺之勝,周回數十裡,岩壑尤美,實聚於下天竺寺。自飛來峰轉至寺後,諸岩洞皆嵌空玲瓏,瑩滑清潤,如虯龍瑞鳳,如層華吐萼,如皺穀疊浪,穿幽透深,不可名貌。林木皆自岩骨拔起,不土而生。傳言茲岩韞玉,故腴潤若此。石間波紋水跡,亦不知何時有之。其間唐宋遊人題名,不可殫紀,覽者顧景興懷雲。「方丈曰『佛國』」下(宋刻有「山」字,「夜講臺」作「堂」)。 吳越孝獻世子墓文穆王子。 楓木塢(宋刻「楓林」)。 永清寺薛開府居正香火。 中天竺天甯萬壽永祚禪寺隋開皇千歲寶掌和尚開山建寺。吳越時名「崇壽院」,政和中改賜今名。有摩利支天像、華嚴閣、如意泉。 彌興福教院皇子兗邠二王欑所。 顯親多福院舊名「光福」。 大明寺元系興國庵。 上天竺靈感觀音院天福中建,名「天竺看經院」。咸平初賜今名。淳祐中,賜「廣大靈感觀音教寺」。舊寺額蔡襄書,後理宗易以禦書。外山門乃蔡京書。紹興、乾道、淳熙,皆嘗臨幸。有十六觀堂、應真閣、超諸有海,理宗禦書。有雲漢之閣,藏累朝所賜禦書。兩峰堂、白雲堂、中印堂、清華軒、延桂閣、秋芳閣、伴雲閣。前後賜珠冠玉爐珍玩甚多。每水旱,朝廷必禱焉。外古跡有肅儀亭、梅峰庵、崇老橋、金佛橋、複庵、流虹澗、夢泉、植杖亭、謝履亭、凝翠泉、觀音泉、雲液池、孫公亭、無竭泉。(宋刻「崇老」作「琮老」)。 雙檜峰 白雲峰 乳竇峰 楊梅嶺 郎當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