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唐語林 | 上頁 下頁
企羨(3)


  崔澹容貌清瘦明白,擢第升朝,崔鉉辟入幕。先是朝中以流品為朋甲,以名德清重者為首。咸通中,李都為大龍甲頭,沙汰名士,以經緯其伍。渭,澹兄弟也;澹在品中,以涓強侵為粗,卒不取焉。渭卑屈欲見取,其黨皆避之。

  琅邪王氏與太原皆同出於周。琅邪之族世貴,號「鏷頭王氏」,太原子弟爭之,稱是己族,然實非也。太原自號「鈒鏤王氏」。崔氏,博陵與清河亦上下。其望族,博陵三房。第二房雖長,今其子孫即皆拜第三房子弟為伯叔者,蓋第三房婚娶晚遲,世數因而少故也。姑臧李氏亦然,其第三房,皆受大房、第二房之禮。清河崔氏亦小房最著,崔程出清河小房也。世居楚州寶應縣,號「八寶崔氏」。寶應本安宜縣,崔氏夢捧八寶以獻,敕改名焉。程之姨,北門李相蔚之夫人;蔚乃姑臧小房也,判鹽鐵。程為揚州院官,舉吳堯卿。蔚以為得人,竟亂 筦擢之任。程累郡無政績,小杜相聞程諸女有容德,致書為其子讓能娶焉。程初辭之,謂人曰:「崔氏之門,若有一杜郎,其何堪矣。」而杜相堅請不已,程不能免,乃于寶應諸院取一娣侄嫁之。其後讓能貴,為國夫人,而程之女不顯。

  進士舉人各樹名甲,元和中語曰:「欲入舉場,先問蘇、張。蘇、張猶可,三楊殺我。」

  後有東西二甲,東呼西為「茫茫隊」,言其無藝也。

  開成、會昌中,又曰:「魯、紹、瑰、蒙,識即命通。」又曰:「鄭、楊、段、薛,炙手可熱。」又有「薄徒」「厚徒」,多輕侮人,故裴泌侍禦作《美人賦》譏之。後有瑰值、韋羅甲,又曰:「瑰、值、都、雍,識即命通。」又有大小二甲。又有注已甲。又有四字甲,言「深輝軒庭」。又四凶甲。又「芳林十哲」,言其與宦官交遊,若劉曄、任江洎、李岩士、蔡鋌、秦韜玉之徒。鋌與岩士各將兩軍書題,求華州解元,時謂對軍解頭。太和中,又有杜顓、竇訓、蕭ㄍ,極有時稱,為後來領袖。

  杜升自拾遺賜緋後,應舉及第,又拜拾遺,時號「著緋進士」。鄭延昌相公為京兆尹,兼知貢舉。

  白居易葬龍門山。河南尹盧貞刻《醉吟先生傳》于石,立於墓側。相傳洛陽士人及四方遊人過矚墓者,必奠以卮酒,故塚前方丈之土常成渥。

  崔魏公鉉與江西李侍郎騭同在李相石襄陽幕中。鉉自下追入,不二年拜丞相。騭時在幕,為李相草賀書曰:「賓筵初啟,曾陪樽俎之歡;將幕未移,已在陶鈞之下。」(原注:杜佑佐權德輿幕,李玨佐牛僧孺幕,後與使主同為相)

  鄭裔綽為浙東觀察使,奏侍御史鄭公綽為副使。幕客與府主同姓聯名甚寡。

  咸通末,鄭渾之為蘇州錄事,談銖為鹺院官,鐘輻為院巡,俱廣文。時湖州牧李超、趙蒙相次俱狀元。二郡地土相接,時為語曰:「湖接兩頭,蘇連三尾。」

  蘇員外粹與母弟沖俱鄭都尉顥門生。後粹為東陽守,沖為信陽守,欲相見境上,本府許之。兩郡之守,攜賓客同府主出省,俱自外郎,兄弟之榮少比。

  范陽盧,自興元元年癸亥德宗幸梁洋,二年甲子,鮑防侍郎知舉,至乾符二年乙未崔沆侍郎知舉,計九十二年,而二年停舉;九十年中,登進士者一百一十六人,諸科在外。而為字皆聯子。(案:此句疑有訛誤)所不聯者不十數人。然而世謂盧氏不出座主。自唐來,唯景雲二年考功員外郎盧逸知舉,後無繼者。韋都尉保衡常怪之。咸通十三年,盧莊為閣長,都尉欲以知禮部,莊七月卒。盧相攜在中書,以為恥。廣明元年,乃追陝州盧渥中丞入知舉;帖經後,黃巢犯闕,天子幸蜀,韋昭度侍郎于蜀代之,放十二人。

  閩自貞元以前,未有進士。觀察使李錡始建庠序,請獨孤常州及為《新學記》雲:「縵胡之纓,化為青衿。」林藻弟蘊與歐陽詹睹之嘆息,相與結誓,繼登科第。

  薛元超謂所親曰:「吾不才,富貴過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進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國史。」

  高宗承貞觀之後,天下無事。上官侍郎儀獨持國政,嘗淩晨入朝,循洛水堤,步月徐轡,詠雲:「脈脈廣川流,驅馬曆長洲。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音韻清亮,群公望之,猶若神仙焉。

  玄宗既誅韋氏,擢用賢良,革中宗之政,依貞觀故事。有志者莫不想太平。中書令姚元崇、侍中宋璟、御史大夫畢構、河南尹李傑,皆一時之選,時人稱姚、宋、畢、李焉。

  開元二十三年,加榮王已下官,敕宰臣入集賢院,分寫告身以賜之。侍中裴耀卿因入書庫觀書,既而謂人曰:「聖上好文,書籍之盛事,自古未有。朝宰充使,學徒雲集,官家設教,盡在是矣。前漢有金馬、石渠,後漢有蘭台、東觀;宋有總章,陳有德教;周則虎門、麟趾,北齊有仁壽、文林;雖載在前書,而事皆瑣細,方之今日,則豈得扶輪捧轂者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