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石屋續瀋 | 上頁 下頁
湯爾和晚節不終


  湯爾和初名調鼎,姓名與明末一民族烈士同(見《汪有典外史》),後以字行,故為武進沙氏子,承其姑夫為嗣,姑夫錢塘人,爾和遂籍錢塘。其少長在江北,習武藝,能劍擊,又能醫,複善管樂,弱冠已為童子師。詩學選體,古文詞慕馬班。年二十七,省墓杭州,其表弟魏易(與林琴南譯小說有名)時教英國文于養正書塾,塾為浙始創新教育機關之一也。魏易勸之入塾,學即為諸生冠,尤為總教習陳黻宸所激賞,爾和亦接受其革命思想焉。未畢業,遊日本,就學于成城學校。

  清光緒末,俄來侵奉天,留日學生組織義勇隊,推爾和及鈕永建先生歸國,謁北洋大臣袁世凱請纓。時世凱于督撫中負盛名,魏易之叔父方從事世凱幕府,欲因以說世凱。然清廷視留學生,固皆革命黨也,已有令督撫防之,魏易之叔父亟揮之去,遂南歸,為教員于浙江高等學堂。各省初設督練公所,溫州人陳蔚亦出陳先生門,總辦江蘇督練公所,招爾和任科長,科長秩比知府,爾和不樂久其職,複游日本,習醫于金澤醫學專門學校。畢業,還浙,就浙江高等學堂教務長。辛亥秋,浙江光復,都督湯壽潛使代表至湖北,謁鄂軍都督黎元洪。

  時孫中山先生自英歸國,各省軍政府代表因商組織中央政府,遂會議于江甯,選孫先生為臨時大總統,元洪副之,爾和實為議長,致證書焉。歸浙,任政治部民政司簽事,范源廉長教育部,召為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校長。「五·四」運動時,余任北京小學以上各校教職員會聯合會主席,而爾和在國立八校校長中實執牛耳,得相配合,以與政府周旋。十一年,佐王寵惠為教育次長,寵惠旋受國務總理,爾和代之。羅文幹長財政,以奧國退款金佛郎案為吳景濂所陷,被拘於法院,寵惠不能救,而又不肯辭職,爾和爭之,寵惠乃從。時顧維鈞任外長,維鈞、文幹、爾和至相得。

  後因同受吳佩孚之招,又為張作霖客。乃維鈞組閣,爾和任財長,其後一度任內長。爾和有治事才,見事敏捷,然不能無蔽。餘嘗謂爾和一目能察輿薪,一目不見泰山,友人邵裴子然之,其所愛日本人也,亦以此持其家。爾和既曆仕途,樂而不倦,又交王克敏,浸喪其操。克敏少習膏粱,服食奢侈,又好聚骨董,爾和染焉,居處甚拓,出以汽車,餐具魚翅,三五日宴客。其所蓄書畫,非余與裴子所為鑒定者,率贗鼎也。北平琉璃廠為古玩之藪,鋪人所喜而迎之者兩總長,即爾和與易寅村培基也。

  余初至寅村北平東城寓所,觀其所陳盡偽器也。及其為勞動大學校長,家江灣,則客次懸其鄉先輩彭玉麟所寫梅花屏幅亦非真跡,斯誠可異矣。「九·一八」以後,爾和家時有日人影佐、梅津、本壯者流之蹤跡,而爾和卒沾偽職以迄於死。其居偽職時,出入警蹕,所經通衢,行者止,以待其過。死後,二子即爭遺產而相惡焉,然聞其女阿燕者,嘗不直其行。余與爾和同學,又有金蘭之盟,晚歲竟異趣,以不能匡救為憾。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