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石林燕語 | 上頁 下頁 |
一八二 |
|
大慶殿初名乾元,太平興國、祥符中,皆因火改為朝元、天安,景祐中方改今名。有龍墀,沙墀。凡正旦至大朝會,策尊號,則禦焉。郊祀大禮,則駕宿於殿之後閣,百官為次,宿於前之兩廊。皇祐初,始行明堂之禮。又以為明堂,仁宗禦篆「明堂」二字,每行禮則旋揭之,事已複去。文德殿在大慶殿之西少次,舊曰端明,後改文明,祥符中因火再建,易今名。 紫宸殿在大慶殿之後少西,其次又為垂拱殿,自大慶殿后,紫宸、垂拱之兩間,有柱廊相通。每月視朝,則禦文德,所謂「過殿」也。東西閤门皆在殿后之兩旁,月朔不過殿,則禦紫宸,所謂「入閣」也。月朔與誕節郊廟禮成受賀,契丹辭見,亦皆禦紫宸。 文德遇受冊發冊,明堂宣赦,亦禦而不常用。宣麻不禦殿,而百官即庭下聽之。紫宸不受賀,而拜表稱賀,則於東上閤门;國忌未赴景靈宮,先進名奉慰,則於西上閤门;亦就庭下拜而授閤门使,蓋以閣不以殿也。惟垂拱為日禦朝之所。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