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四朝聞見錄 | 上頁 下頁 |
二元 |
|
朱文公熹,字元晦。中年自悔,以為元為乾,四德之長,愧不足以稱是,遂易曰仲晦。真文忠公名德秀,字景元。樓宣獻公嘗從容叩之以字義,真答以:「慕元德秀之為人,故曰景元。」樓公取《詩》注「景行行止」處示之,則景之義為明,謂「高山仰止」對「明行行止」也。真遽易為希元。蓋「景元」乃「明元」,無謂也。 二公州裡則同,而文公又真公所聞而知之之師,且諡又同一字,而字義之誤,又皆能自知其非而易之。然當時至今但稱二公曰元晦、景元,而未嘗稱之曰仲晦、希元,蓋其習稱已久而不能以遽易也。文忠始於舉子,命字之義非得于師友,故始字曰實夫。 後鄉曲有輕薄子曰:「只恐秀而不實。」故易曰景元。若文公則不然,其師友曰籍溪,曰延平,顧不能救其字之誤也,而必俟公之自悔,其亦異乎王通矣。通之弟曰績,字無功。通曰:「神人無功,非爾所及也。」故終身名之(按,與甲集所載略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