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容齋續筆 | 上頁 下頁
韓嬰詩


  《前漢書·儒林傳》敘《詩》雲,漢興,申公作《魯詩》,後蒼作《齊詩》,韓嬰作《韓詩》。又雲,申公為《詩》訓故。而齊轅固、燕韓生皆為之傳,或取《春秋》,采雜說,咸非其本義與不得已,《魯》最為近之。嬰為文帝博士,景帝時至常山太傅,推詩人之意,作《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間殊,然歸一也。武帝時,與董仲舒論於上前,精悍分明,仲舒不能難。其後韓氏有王吉、食子公、氏孫順之學。《藝文志》,《韓家詩經》二十八卷,《韓故》三十六卷,《內傳》四卷,《外傳》六卷,《韓說》四十一卷。今惟存《外傳》十卷。慶曆中,將作監主簿李用章序之,命工刊刻于杭,其末又題雲:「蒙文相公改正三千餘字。」予家有其書,讀首卷第二章,曰:「孔子南游適楚,至於阿穀,有處子佩寓而浣者。孔子曰:『彼婦人其可與言矣乎!』抽觴以授子貢,曰:『善為之辭。』子貢曰:『吾將南之楚,逢天暑,願乞一飲以表我心。』婦人對曰:『阿穀之水流而趨海,欲飲則飲,何問婦人乎?』受子貢觴,迎流而挹之,置之沙上,曰:『禮固不親授。』孔子抽琴去其軫,子貢往請調其音。婦人曰:『吾五音不知,安能調琴?』孔子抽絺綌五兩以授子貢,子貢曰:『吾不敢以當子身,敢置之水浦。』婦人曰:『子年甚少,何敢受子?子不早去,今竊有狂夫守之者矣。』《詩》曰:『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此之謂也。」觀此章,乃謂孔子見處女而教子貢以微詞三挑之,以是說《詩》,可乎?其謬戾甚矣,他亦無足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