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容齋四筆 | 上頁 下頁
諸家經學興廢


  稚子問漢儒所傳授諸經,各名其家,而今或存或不存,請書其本末為四筆一則。乃為采摭班史及陸德明經典釋文幷他書,刪取綱要,詳載於此。

  周易傳自商瞿始,至漢初,田何以之顓門。其後為施、孟喜、梁丘賀之學,又有京房、費直、高相三家。至後漢,高氏已微,晉永嘉之亂,梁丘之易亡。孟、京、費氏人無傳者,唯鄭康成、王弼所注行於世。江左中興,欲置鄭易博士,不果立,而弼猶為世所重。韓康伯等十人並注繫辭,今唯韓傳。

  尚書自漢文帝時伏生得二十九篇,其後為大小夏侯之學。古文者,武帝時出於孔壁,凡五十九篇,詔孔安國作傳,遭巫蠱事,不獲以聞,遂不列於學官,其本殆絕,是以馬、鄭、杜預之徒皆謂之逸書。王肅嘗為注解,至晉元帝時,孔傳始出,而亡舜典一篇,乃取肅所注堯典,分以續之,學徒遂盛。及唐以來,馬、鄭、王注遂廢,今以孔氏為正雲。

  詩自子夏之後,至漢興,分而為四,魯申公曰魯詩,齊轅固生曰齊詩,燕韓嬰曰韓詩,皆列博士。毛詩者出於河間人大毛公,為之故訓,以授小毛公,為獻王博士,以不在漢朝,不列于學,鄭眾、賈逵、馬融皆作詩注,及鄭康成作箋,三家遂廢。齊詩久亡,魯詩不過江東,韓詩雖在,人無傳者,唯毛詩鄭箋獨立國學,今所遵用。

  漢高堂生傳士禮十七篇,即今之儀禮也。古禮經五十六篇,後蒼傳十七篇,曰後氏曲台記,所餘三十九篇名為逸禮。戴德刪古禮二百四篇為八十五篇,謂之大戴禮,戴聖又刪為四十九篇,謂之小戴禮。馬融、盧植考諸家異同,附戴聖篇章,去其煩重及所缺略而行於世,即今之禮記也。王莽時,劉歆始建立周官經,以為周禮,在三禮中最為晚出。

  左氏為春秋傳,又有公羊、谷梁、鄒氏、夾氏。鄒氏無師,夾氏無書。公羊興于景帝時,谷梁盛于宣帝時,而左氏終西漢不顯。迨章帝乃令賈逵作訓詁,自是左氏大興,二傳漸微矣。

  古文孝經二十二章,世不復行,只用鄭注十八章本。

  論語三家:魯論語者,魯人所傳,即今所行篇次是也;齊論語者,齊人所傳,凡二十二篇;古論語者,出自孔壁,凡二十一篇。各有章句。魏何晏集諸家之說為集解,今盛行於世。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