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容齋三筆 | 上頁 下頁
司封失典故


  南渡之後,台省胥吏舊人多不存,後生習學,加以省記,不復諳悉典章。而司封以閑曹之故,尤為不謹。舊法,大卿、監以上贈父至太尉止,余官至吏部尚書止。今司封法,余官至金紫光祿大夫,蓋昔之吏書也,而中散以上贈父至少師止。按政和以前,太尉在太傅上,其上唯有太師,故凡稱攝太尉者,皆為攝太傅,則贈者亦應如此,不應但許至少師也。生為執政,其身後但有子升朝,則累贈可至極品大國公。歐陽公位參知政事、太子少師,後以諸子恩至太師、兗國公,而其子棐亦不過朝大夫耳,見於蘇公祭文及黃門所撰神道碑。比年汪莊敏公任樞密使,以子贈太師,當封國公,而司封以為須一子為侍從乃可,竟不肯施行,不知其說載於何法也?朱漢章卻以子贈至大國公。舊少卿、監遇恩,封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自後再該加封,則每次增百戶,無止法。今一封即止。舊學士待制,食邑千五百戶以上,每遇恩則加實封,若虛邑五百者,其實封加二百,虛邑三百、二百者,實封加一百。今複不然,雖前執政亦只加虛邑三百耳,故侍從官多至實封百戶即止,尤可笑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